中考作文七大题型应试技巧指导

     中考作文七大题型应试技巧指导   

      

      (一)命题作文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如:       童 年 回 忆  --"  童 年 琐 事  "      青 春 剪 影   --" 我在花季 "     心香一瓣 --" 忘不  了他(她) "     难忘时刻 --" 记一次升旗活动   "      走 向 未 来  --"  自 强 的 我   "      生活感悟 --"  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   "      山 光 水 色  --"  家 乡 变 了   "      世 相 写 生  --"  记 一 位 平 凡 的 人   "      温 馨 情 怀  --"  母 亲 的 爱   "      友 谊 之 花  --"  同 学 , 你 不 能 这 样   "      ……     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  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  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  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作好考前训练,练好应考本领,有很  重要的指导作用。      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  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 要审题上,要  做到 " 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     对于题目,应从头  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 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  文 题 中 有 没 有 点 示 主 题 的 字 词 。         ③  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  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        ⑤  有 没 有 副 标 题 , 其 作 用 是 什 么 ?         ⑥ 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 能  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  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 " 信息 " ,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  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  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 " 我长大了 " 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  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   " 长大 " 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 " 长大   " 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  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  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  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    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 " 美在课余   " 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   " 迷惑点 " ,这个 " 迷惑点 " 在  那个 " 美 " 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  而忽视对 " 美 " 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 "   美 " 字,就会写出 "  丰富多彩的课余 "  、   " 好玩的课余 " 、 " 有趣的课余 " 、   " 热闹的课余 " 等等内容,而就是没有突出这个 "   美 "  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 " 风景这边独好 " 这个文题,  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 " 形象 " ,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  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  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  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 " 地方 " ,  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 " 礼物 " 这个题目,好像一看  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 -- 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  喻指 -- 像 "  礼物 "  一样的美好事物。用   "  喻指 "  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        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  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 " 原题   " ;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 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 " 大中  取小,以小见大 "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          "  学 语 文 的 故 事  "  、   "  母亲的爱 "  、 "  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   " 、 " 他做得对 " 、 " 同学,你  不能这样 "  、 "  在错误和挫折面前 "  、   "  谈谈 我们 的课 堂教 学  "  、  "  雨 中   " 、 " 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 等等。它们的共同  特征是好像只是划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 "  大中取小   " ,将其 " 具体化 " :       第一,将宽题变 " 窄 " 。      所谓宽  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 " 宽   " ,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   "  浓缩 "  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 "  窄   " ,以便顺利成文。      如 " 火柴的  联想 " 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  象。但这种丰富的联想只能是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   " 联想点 " ,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 " 小 " 。      所谓大  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 " 意义 " 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    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 " 意义 " 。如文题 "   变了 " ,从这个 " 变 " 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  一定要点示出某种 " 意义 " 。      对  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 "  限制 "  的方法将其变   " 小 " 。如 " 变了 " 这个题,我  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如 "  兰兰变了 "  、   "  我们家变了 "  ;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   " 变了 --  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 "  、   " 变了 -- 他又回到了我们班 " 。经过这样的   " 处理 " ,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再  来看下面一些常见中考作文题:       " 我的一天   " 、 " 记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 " 、 "   家中小事 " 、 " 记一堂我喜欢的语文课 " 、   " 我的老师 " 、 " 常人小传 " 、   " 令我深思的一件事 " 。这些题目对内容的要求都很具体,选  材也比较容易。      对这样的文题,我们要做到的 "   以小见大 " 。 " 小中见大 "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   " 选点生发 " ,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  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 " 点 " ,再从这个 " 点   " 上写开去。       3. 在构思上,要做  到  "  或 一 点 式 伸 展 , 或 多 点 式 铺 陈  "       "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 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  构思的总策略。 " 一点式伸展 " 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  写好、写细、写完整, " 多点式铺陈 " 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  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看下面中考作文题的构思方  向:      家乡变了: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 "   变  "--  这 是  "  多 点 式 铺 陈  "  。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 -- 这是   "  一 点 式 伸 展  "  。        给  班主任老师的一封  信: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小事。      天下无难事:可通过记  一件事来突现主题,也可用几个例证证明观点。      读书乐:可乐  在一处,乐在一点;也可乐在几处,乐在几点。      我眼中的同龄  人:必须进行 " 多点式铺陈 "  ,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给我的教益:必须进行 " 一点式伸展 " ,先写事,  再写理。      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  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4. 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  性特点      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  要 出 现将  "  读后 感  "  写成  "  读后 叙   " 、在 " 家乡变了 " 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   "  自强的我 "  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  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 "  常中出新 "  、   "  平中有奇 "  。 ?     [练习]         1. 指出下面文题中的宽题与 "   窄 " 题。想想该怎样将宽题变 " 窄 " ,怎样在   "  窄 "  题中 "  以小见大 "  。         ①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② 我最  盼望的, ③ 放学路上, ④ 笑声, ⑤ 开心一刻,   ⑥ 我有一个小天地, ⑦ 一张照片引起的回忆, ⑧   凡人小事       2. 下面哪些文题表现出一定的含义?         ① 春天里的回忆, ② 童年琐事,   ③ 学校生活二三事, ④ 生活中的小小波折, ⑤   我解决了一道难题, ⑥ 给我一片绿草地, ⑦ 明天会更好,   ⑧ 我的一个秘密       3. 下面哪些文  题 适 于  "  多 点 式 铺 陈  "  。         ①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② 论 " 开卷有益   " , ③ 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④ 一次难忘的照相,   ⑤ 说 " 韧 " , ⑥ 读《为学》有  感, ⑦ 谈谈我对改进语文教学的意见, ⑧ 我校的新教学楼         4. 下面几个文题中最难应对是哪一个?你准备  如何就应对?       ① 题目:成功的喜悦要求写一篇  内 容 健 康 ,  600  字 左 右 的 记 叙 文 。         ② 题目:压岁钱要求: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③ 题目: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要  求:以记叙为主,当地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       ④   题目:珍惜这大好时光要求: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5.  具体说一说如何应对下面这个文题。        题目: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      要求:  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若出现校名、人名,一律用假名代替。          6.  说说如何就下面的题目进行构思。        题目:雨天,我想起了 ……     要求:   ① 注意环境描写,情景交融; ② 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联想、  想象; ③ 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  第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都是比较宽的题。对 ① 可加副题,对   ② 可加后缀,对 ③ 可加副标题,对 ④ 可加限  制词,对 ⑧ 可选取二三事来记叙人物 2. 第 ①   题中 "  春天 "  可实可虚,第 ④  题中的   " 小浪花 " 是比喻,第 ⑤ 题中的 "   难题 " 含有一定的深义,第 ⑥ 题 " 给我一片绿  草地 " 全题都是一种比喻,第 ⑦ 题中的 " 明天   "  并不是指时间上的 "  明天 "3.①  、   ②  、  ⑤  、  ⑥  、  ⑦  、     ⑧ 都适于 " 多点式铺陈 "4. 第 ④   题可能比较难应对。首先要弄懂文题中 " 这 " 的含义,从中学  生的角度来讲,它可以理解为花季、青春、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等等,其次要阐释   " 大好 " 二字,要在文中简明地议论一这种时光为什么好,然  后再就如何 "  珍惜 "  进行 "  多点式铺陈   " 的议论 5. 这个题目考我们的如下能力: ①   读题能力。可从题目中悟出这样一些隐含信息:写自己生活中的事,写一件事,这件事应表  现出情感的激荡。       ② 构思定向能力,应考虑到  写好一件事的始末,还应考虑到记叙之中的抒情或议论。 ③ 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写好这朵 " 小浪花 " ,应调动知识储存,运用准确、通顺、  生动的语言,让此事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在写作中,应: ① 写好开头。或叙  说,或抒情,或议论;或是悬念,或是高远的境界,或是情感上的感染,或是心灵上的激动。   ② 写好 " 一朵小浪花 " 即 " 一件  令人难忘的小事 " 的始末。记叙的要素要在记叙之中有步骤有层次地交代,叙  说中的情感要在记叙之中或正面或侧面地流露。 ③ 写好结尾。由于文题具有  鲜明的情感特点,应通过抒情或议论来点化主题,增加深度,表达情感 6. 首  先要想,要放开思绪地想,想到幸福的时刻,想到美好的场面,想到欢乐的节日,想到愉快  的交谈;想到一本喜爱的小说,想到一篇醉人的散文,想到一首沁人心脾的诗歌;想到今天,  想到昨天,想到未来 …… 其次要 " 选 " ,即根  据 " 雨天 " 这个特定的条件或者说是特定的环境来进行选材,  要明确所写的事、所想的事、所抒的情为什么一定与 " 雨天 "   有关而不与其它天气有关。再就是要 " 扣 " ,一定要扣住   "  雨天 " 来写,要注意在文中或用 " 雨天   " 来引出内容 ` ,或用 " 雨天 "   来设置情景,或用 " 雨天 " 来烘托气氛,或用 "   雨天 " 来抒发情感,或用 " 雨天 " 来结构全文。)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向前走半步,就是命题作文。        这半  步是考生自己走出的,所以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的  "   补题  "   技巧。把题目    "  补  "  好之后,就是适合于自  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了。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有  四种表现形式。          1.    点示范围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所形成的一个  完整命题,既不能表现题材,也不能表现主题。它只是一个标准的宽泛的点示写作取材范围  的文题。        如文题  "    在                   影 响 下   "   可 补 写 为      "  在大伯的影响下  

   "   、   "   在 同 桌 的 影 响 下    "   。 补 写 后 的 文 题 是 一 个 宽 题 , 为 什 么 有    "   影 响   "   ,    "   影 响   "   下 的    "  我  "  怎么样,需要自选题材,  来 进 行 恰 切 的 表 现 。            2.  突现材料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突现了作者最为熟悉的题材,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困难,全篇文章将用作  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        如文题    "   我 这 个                迷    "  ,填充后的文题可为  "  我这  个象棋迷  "  、  "  我这个足球迷    "   、   "   我这 个 电脑 迷    "   、   "   我这 个 数学 迷    "   、   "   我这 个 航模 迷    "  等。作者必须通过写  "  象棋    "   、   "   足 球    "   、   "   电 脑    "   、   "   数 学    "   、   "   航 模    "   来表 现 自己 的   "   迷    "  ,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3.  立意角度式补题         此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确定,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          如文题  "  我生活  在               "  ,完成题目后可写为  "  我生活在春天里    "   、  "   我生活在关爱之中    "   、  "   我生活在向往之中    "   等 等 , 这   "   春 天    "  

   、 这   "   关 爱   "   、 这    "  向往  "  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  主要内容。          4.    综合因素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最为自由,因  为它既能为作者确定题材,又能为作者突现立意方向。         如文题  "          真            "  ,可变为    "   欢 乐   '   五 一    '  真令人难忘  "  ,作者可选用    "  五一  "  长假中的生活片断来  表现那种令人难忘的愉快。        当然,以上四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