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作文主题阅读训练(5)书写亲情之歌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  书 写 亲 情 之 歌    

    主题阐述 

    亲情,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能照  亮人们的心房;亲情,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让人们感到无比清新;亲情,是秋天里的一阵  果香,让人们感到丝丝甜蜜;亲情,是冬季里的一把火,给人们带来温暖。亲情,就在我们  身边。亲情,是人世间最真切、最朴素、最珍贵的感情;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又是社  会人际交往的基础。亲情是伟大的,它让我们感到温暖,它的魅力,永远无限甜蜜。 

    亲情是一杯浓咖啡,只有慢慢地细  品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亲情更是一杯白开水,清澈淡雅,淡而无味,然而却是人间最美的  饮品。享受亲情、感悟亲情是世间最美最惬意的事,而充满亲情的文章则是温暖灵魂的细雨、  滋润心灵的甘露。亲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只会越来越浓烈;亲情超越了时间与空  间的限制,超越了个体与家庭之间的限制,弥漫在每一个人心中。阅读、品味书写亲情的文  章能引导考生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学会做人,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亲情的天地,奏响美丽的亲情之歌吧! 

    原题回放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都  去了沉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  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  父亲手中的鱼。 

    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乡村廉价  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他很少笑,只在  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笑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  象。 

    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  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鱼被分成小块。菜籽油的香味  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们催  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  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    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目光随着升腾  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  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  出慈爱的笑容,他还在沉默独坐,而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  就。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开始吹  锅盖上的蒸气。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  ?    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地盖住锅与盖的缝隙,  让蒸气闷在锅里,鱼骨就渗出骨髓和异香。 

    母亲只用鱼汤淘饭。她拨开贪婪地  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  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  是太辣的缘故。同样是一个冬夜,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  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  里很暖!” 

    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  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  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  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 

      

    1  .整体感知。下  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题目“在冬夜  里歌唱的鱼”,其中的“歌唱”是指“我们”内心在歌唱,“鱼”比喻“我们”几个孩子。   

    B  .文章以“鱼”  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吃鱼、送鱼给瞎老爷爷吃等材料组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 

    C  .文章人物虽多,  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D  .结尾“黄昏我  们不再去那个山冈张望”与开头“我们”在山冈上等待父亲的情景首尾呼应。 

    题型解析: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  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整体感知是前提,局部揣摩是重点,“瞻  前顾后”是要点。 

    失误分析:没能结合语境分析,有  时仅是断章取义,片面理解,没有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 考 答 案 :    A  (“‘鱼’比喻‘我们’几个孩子”,错) 

    2  .情感体验。根  据煮鱼时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摘录原文语句填写下表。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倾  向的把握。需着眼全文,结合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来体会作者的感  情。 

    失误分析:不能着眼全文,对人物  的心理和性格以及作者的感情把握不准确。 

    参考答案: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  做作业(或“伏在灶台上做作业”“在灶台上做作业”)目光随着蒸气升高,梳她又黑又粗  的长辫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填“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喜悦”亦  可) 

    3   .语言品味。   

    

   (1)第一段中“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一  句有多个妙处,请选择两个妙处予以评析。 

    (2)第六段“她拨开贪婪地交叉  着的筷子”一句中,“贪婪”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筷子“交叉着”是的意思。 

    (3)第八段“温暖只会在寒冷中  感知”一句中,“寒冷”与“温暖”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词语和  句子的意义及作用的理解能力。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围绕上下文以及句子    本身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失误分析:没能根据文章的语言环  境对词语和句子作深刻理解。 

     参 考 答 案 :  (  1  )示例:“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形象地表现了“我们”  等待父亲归来时的焦急心情;“裹挟着晚风”形象地表现了父亲为全家生活奔波的艰难程度,  亦奠定与寒冷抗争的全文基调;“逐渐清晰”,按照从远到近、从模糊到清晰的顺序动态地  表现了父亲归来的情景。(言之有理即可)(2)拟人(比拟)我们几个孩子抢着(或“贪婪”)  吃鱼的情景(3)“寒冷”指困难的生活;“温暖”指获得帮助、关爱。 

    4  .人物分析。文  中的母亲是我国众多优秀母亲的代表,试综合全文内容写出她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和评  价人物形象的能力,要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和运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  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失误分析:没能根据文章情节及人  物心理、神态、语言进行分析,所持观点和价值取向不符合人物身份,使答案不合乎情理和  人物性格。 

    参考答案:勤劳、慈爱(爱子女)、  忘我(克己)、主动关怀他人(善良、有爱心)。(言之有理即可) 

    名篇赏析   

    拾馒头的父亲 

    邓   为 

    16  岁那年,我考上  了全县城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  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要  搬到省城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  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一来这确实  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还可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  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  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拿饲料。 

    猪渐渐长得大起来,家里的饲料早  已被吃了个精光,亲戚送给我们家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  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头急在心里,但也一筹  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  拾起来喂猪不是挺好的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  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  窃喜不已,却未料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  的手立刻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  加在了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  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  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我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  恐惧却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人家都知道了,会嘲笑  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  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才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  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的。” 

    我的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对不起  了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呀!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  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  名列前茅,这是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  年的冬天,我  期末考试成绩排在了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  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无法想象    别人知道那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  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有病„„”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  么。 

    第二天,我挟着风雪冲到了学校,  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凉得厉害。  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又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  将目光投向窗外。天啊!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教室外面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  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  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一下子掌声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  两桶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  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菜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1997  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的乡下人打  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  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  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选自《时文选粹》) 

    特色赏析 

    本文虽无凝练华美的语言和悬念迭  出的情节,却用朴实通俗的语言,普通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忍辱负重、质朴厚道的父亲形象,  这种艰苦境遇中的父子亲情深深打动着读者。与其说它是一篇小小说,还不如说它是一曲撼  动读者心灵的父爱之歌,是一首绝妙的父爱赞美诗。 

    强化训练一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  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  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也  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  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我的肩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  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于是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  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  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父亲在我眼  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  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  亲吃力的样子,我的鼻子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溢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  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  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  父亲说:“您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拭着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  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  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  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  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  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  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  个背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  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  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  身高相差  10  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