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斑羚飞渡》 第一次读到《斑羚飞渡》是多年前的 事了,当时颇受感动,感动的鼻涕眼泪一大把。但读的次数越多,越让我感到疑惑不解,怀 疑这篇故事的真实性。 故事开头说“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 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逼”这个词,表明猎 人和斑羚群之间的距离应该十分接近,何况“我”甚至能看到羚羊的表情“神情飘渺,似乎 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而面对即将到手的猎物,一路追杀的“我们”为什么突然不猎杀 斑羚呢?作者安排了一个让斑羚群“冷静选择”的过程,斑羚群显然没有受到“我们”的干 扰 , 说 明 猎 手 应 该 离 着 斑 羚 群 还 有 一 段 距 离 。 这 岂 不 矛 盾 ? “好一会儿”,一个“过了一会儿”两个时间用语,“老斑 羚”“退后十几步”和助跑起跳,也需要一些时间吧,这时间打哪儿来?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 讶地张大嘴,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停止了吠叫。”有意思,不单单是“我们”这些猎人被 这一悲壮举动所感动,而且连那猎狗也大受感染,这会是猎狗?如果“我”真的受感动了, 并开始怜悯斑羚群,“我们”这些猎人完全可以迅速离开斑羚群,解除对斑羚群的威胁,不 再逼迫它们。可是恰恰相反,居然还猫哭耗子似的对羚羊加以“歌颂”!怎能不让人觉得残 忍和伪善。 更荒唐的事,那羚羊还懂得算术,亡命的羚羊甚 至比中印战争中溃逃到的印度军队更守纪律,更训练有素,唉,谁说人是万物灵长,羚羊智 商也蛮高的嘛! 另外,感觉“我”很忙,观察羚羊的 位置角度频频变化,难怪没有及时下手打猎! 为了达 到教育的目的,可以煽情,但不宜矫揉造作,弄虚作假,否则,可能恰恰相反。这样的文章 读多了,还有谁为了国家利益或集体利益而甘于牺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