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大街小巷又飘起了粽子的清香。妈妈告诉我,她还是喜欢她小时候的端午。 我很好奇,就问妈妈:“你们小时候的端午难道有什么特别之处?” 妈妈说,那时的物质虽然远没有现在丰富,没有包好的现成的粽子买,但自己动手包 裹的粽子别有一番风味。她的外婆会到菜市场买回粽叶,浸在一个硕大的木盆里洗粽叶。洗 好粽叶备用,把浸好的糯米洗干净。开始动工了,老太太便会把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盆子里, 连同筷子、剪刀等一系列包粽子的用具摆在饭桌上。裹粽子时,妈妈围着老太太,看着粽叶、 糯米、赤豆和蜜枣如何在老太太灵巧的手中,变成一个个菱角分明的粽子。妈妈也学着老太 太的样子去裹粽子,可是裹出来的粽子却是怪模怪样的,只好作罢。妈妈说老太太包的粽子 真是又糯又香,唇齿间还留下淡淡的粽叶香味。
妈妈说到这里,话锋一转:“你知道粽子的来历吗?”这对于喜欢读书的我来说自然 是小菜一碟,我开始侃侃而谈„„
“不错嘛?”妈妈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 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些 赤豆和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
端午节,我又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
点评:好学的小作者,有着丰富阅历的母亲。字里行间充满了端午节的浓浓氛围,简 单的节日,有着非凡的意义。
(泡菜老师)苏州碧波实验小学五(2)班 肖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