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写作中的误区及规避

  “新材料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有很大区别。新材料作文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  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更能启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从多角度立意。      一、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忽视材料背景     有的考生虽然能够找出材料  中的关键词,但却在随后的写作与思考中,完全抛弃了材料,从而导致偏离题意。     如2006 年的湖北  卷高考作文题: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  “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  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熟悉  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  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 字。     这  道作文命题,如果我们仅以“三”为话题,就不符合题意。因为“三”必须要与其他的语素构成一个词  语(带“三”的词语),并且这个词语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  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这就是命题材料给我们提供的话题背景,脱离这个背景就会脱离准  确立意的轨道。比如,写“我的高三生活”、“三口之家”、“记我的三位朋友”等,虽然文题当中也有“三”  字,但是它们不符合材料背景命意的规定性,故属于跑题。     (二)忽视提示语的指向     有的  考生,只重视材料,忽视相关的提示语,只重视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忽视命题者的思维指向,造成不必要的失  误。     如2007 年全国课标(海南、宁夏)卷作文题: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  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  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  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五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  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克博  士获得20 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  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  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其实在提示部分,已经反复强调了一个核心词“创造”,只要谈自己对“创造”的认识,  就不会跑题。可惜的是,有的学生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是在阅读材料时对相关发明的“偶然性”很感兴趣,于  是就大谈“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当然只能被判为偏离题意。     (三)不能准确提炼关键词     有  的考生,不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也不考虑材料的内容主旨,从材料中随意抽取一个词语作为自己的写作话题,  从而导致偏离题意。     比如,2007 年北京卷作文题,有人看到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  听无声”这句诗,就从“湿衣”两字开始联想,想起了陶渊明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由此开始谈为  了理想不惜牺牲一切。这就是由于对关键词把握不准而造成的失误。     二、新材料作文写作误  区的规避     要规避上述问题,在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就必须坚持下面三个原则:     一是  结合背景原则。新材料作文的话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背景,一旦离开了特定的背景,其话题范围就会  “越轨”。而这个背景,就是命题材料本身给考生提供的话题范围。     二是材料关键要素原则。也就是  我们所确定的话题,一定要是材料构成的内容要点,而不是只言片语。     三是紧扣命题要求。作文  题目的写作要求一般都写得很清楚,必须要全面准确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