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宋江形象评析《水浒传》中的晁盖和宋江,是梁山前后时期的两位领袖人物。 梁山泊在他们的领导下,先后多次击败官军的围剿,他们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深得山寨众 人拥戴。但由于他们在出身散养、人生阅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又铸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 因而他们又以不同的性格影响了梁山事业的发展。晁宋二人皆是“仗义疏财”的义 士,是最受人民推崇并享有崇高威望的领袖人物,是梁山泊聚义的真正灵魂和核心。在《水 浒传》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人物,是那些“仗义疏财”的义士,而不是见义勇为的豪侠。一般 地说,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多的政治经验,往往能够在其周围团结一大批英雄好汉, 且豪爽大度。豪侠如武松、鲁智深等固然能一时解除人之苦难,却不能实际改善紧迫的物质 状况。晁宋二人正是凭借这些团结了一大批江湖好汉,为梁山输送了大量弟兄。晁 盖是“本乡富户”,他性情豪放,敢作敢为。当他听说有不义之财时,敢去劫这套“富贵”, 在生擒何涛的斗争中,显示了他勇和智的一面,在促使林冲火并五伦以及击败黄安的围剿中, 更显示了他非凡的指挥才能。当上头领后,他整顿山寨,积极防御敌人,将劫来的生辰纲散 发众人,心胸狭窄的王伦和他相比,有天壤之别。晁盖将梁山事业大大推进了一步,使弟兄 们过上了“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绵,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的生活。宋江“刀笔 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刀枪棒”、“平生爱结江湖好汉”“济人贫苦,固人之急,抉人之 困”,号称“及时雨”。连郓城县“知县却和宋江最好”,这种融洽的社会关系,小官吏社 会生活的实践,培养了宋江精通吏道的才能,也是他赢得众多豪侠之士为之前驱的重要因素, 他从上梁山第一天起,就表现出卓异的组织才能。排座次时,他以死相辞,“再三推晁盖坐 了第一位,自己坐第二位,吴学究第三位”,以下则主张“休分功劳高下„„”待日后出力 多寡,那时另行定夺。”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梁山内部权力和地位再分配问题,解决了它, 就解决了隐含的许多火并和分裂之根源。在梁山泊与官兵、地方武装的反复较量中, 宋江以军事家的机智和谋略,组织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使其反抗性格得以最充分发展。 他重视调查研究,善于利用矛盾,以里应外合的策略打击了祝家庄;他指挥若定,巧于应变, 以凌厉攻势击破高唐州;他出奇制胜大破连环马,粉碎了高俅三路围攻;他聚三山破青州, 计赚华州,智取大名,夜袭曾头,战东平,攻东昌,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使整个宋王朝在 梁山泊面前震粟。晁宋两人都为梁山泊立下赫赫功勋。但有时宋江的作为倒比晁盖 略高一点。如在对待杨雄石秀时迁时,宋江做得比晁盖更正确。在晁盖看来,杨雄等人以梁 山泊好汉名目偷鸡吃,玷辱了山寨名誉,必得先斩了他们,才可保豪杰光彩,宋江则以为此 非为杨雄等人之过,是祝家庄一贯以梁山为敌,杀时迁等则长敌氛,他既劝住了晁盖又安抚 了杨石等,招贤纳士之风令人信服。当然宋江领导梁山要比晁盖时间长得多,他在军事上的 贡献也就比晁盖大。但宋江的这些特点,对一个反抗贪官“替天行道”的领袖人物 来说,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在和敌方做斗中是否有坚定的立场。在这一点上, 他和晁盖,是两个分野。晁盖在立场上丝毫不含糊,劫生辰纲事发后,他义无反顾地走上梁 山,处处主动,不曾有半点宋江的曲折和被动。上山后,他以山寨为家,从未讲过“权且暂 居水泊,待日后招安”的话。正由于他立场坚定,以至由于作者思想的局限而将他写死,而 将宋江作为理想人物加以歌颂,“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 为头。”晁盖虽早死,但人们想到他时往往将他和梁山泊的兴旺发达联系起来,一提到宋江, 赞叹之余又遣责不断。宋江作为梁山泊不容置疑的最高领袖,好多斗争场面都和他 联系在一起,但在梁山日益壮大,有可能图王霸业,逐鹿中原之时,他却主动受招安,并率 全伙和三股起义军残杀,看起来仿佛不可思议,其实不然,它很符合宋江性格逻辑。 宋江招安之心,由来已久,他“自幼学儒,又且于家大孝”,自小受封建思想影响很深,孜 孜追求作一“忠义之士”,“封妻荫子”是他追求的最高理想。如送别武松时说:“入伙之 后„„如得朝庭招安„„撺辍鲁智深,杨志投降了„„博个封萋荫子”。他虽然“担着血海 似的干系”救了“七星”,但这只是江湖之义,是他性格中的一种。他平生称“孝义”,但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舍义取孝:一封父亲亡故假信,使他丢下将上梁山的众好汉“飞也似独 自一个去了”;向来称“忠义”,但当二者不容时,忠占主位。刺配江州路过梁山,他宁死 也不留下来,众人要开枷他又说:“此是法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以为留下来做头领是 “做了不忠不义之人”。即使在浔阳题反诗,他心里还是因为没能为朝庭尽忠孝而怨愤:“我 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学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且今三旬之上, 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方了双颊,配在这里。”可以看出,他将尽忠朝度的功和名放在 了江湖义气之上。宋江这样一个“志气轩昂,胸襟秀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虽 然上山入了伙,但他尽忠朝庭之心没有死,他走的只是反抗谋招安的迁回之路,只有这样, 才可实现其理想,当一百单八将在征方腊的厮杀中“十停去七”时,他开始怀疑招安的正确 性了,但朝庭依然鸟尽弓藏,并没按他的来。宋江最终为朝庭所害,为了尽忠又药死李逵, 宋江的悲剧导致了梁山事业走向悲剧,宋江也就完成了他自我形象的精心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