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系列写作技 法 3
技法五:中考说明文 构思的基本套路
说明文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是围绕“总分”的作文结构方式加以适当变化,或总分,或分总,或总分总,或分分分。不 论如何变化,一篇说明文绝对离不开“分说”这个极其重要的关键部位。但平时的说明文阅 读教学和写作指导却忽视了对说明文“分说”结构的教学。大家的着眼点一直放在“说明的 顺序”上,即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关系顺序的角度去探求说明文内部结构的方式。 因此,我们如果抓住说明文的主体部位——分说,从新的角度来探求一种通俗有用、易懂易 学的对于说明文内部结构规律的解释,并以此指导阅读和写作,那么也许能够起到事半而功 倍的效果。 下面介绍的五“分”式说明文写作的构思套路,很容易操作,学会了它们,再 加上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准确的语言,非常适用于中考说明文的构思与写作。
( 一 ) 分点说明
分点说明,就是从分说的角度, 对说明对象进行“一点”、“两点”、“三点”„„式的解说,几个“要点”说完了,事物 的特点也就显现了。
分点说明普遍用于数理化教材 中,也用于以提出要求、说明事项、交代作法、介绍功能为主的平实性说明文。在介绍经验、 作法的文字优美的说明文中有它的一席地位,在众多的科学小品中也不乏它的踪影。它的主 要特点是,文中所说明的各“点”,均有一定的独立性;各“点”的内容,可用基数词或序 数词统领;各“点”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分点说明表现在文面上,使说 明文主体部分呈横式结构。由于文章的内容由一、二、三、四等“点”组成,所以不仅能对 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说明,而且能鲜明地显现说明的层次,使说明的思路显得非常清晰。 课 文 《 大 自 然 的 语 言 》 就 进 行 过 这 样 的 分 点 式 说 明 :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 素呢 ?
首先是纬度。„„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 个因素。„„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 的差异。„„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 有古今的差异。„„
又如下面《中国石拱桥》中的 一段,运用的就是“分点说明”的思路:
这座桥的特点是: ( 一 )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 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 二 )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 拱,桥身也更美观。 ( 三 ) 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 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拱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 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 四 ) 全桥结 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 ( 族鸟 ) 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 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 计 者 李 春 就 是 一 位 杰出 的 工 匠 , 在桥 头 的 碑 文 里还 刻 着 他 的 名字 。
分点说明在实际运用中,主要 有两种排列方法。
1. 并列式分点 说明
如有一篇文章名为《读书四法》, 它对四法是这样介绍的:“其一曰:点线读书法”,“其二曰:比较读书法”,“其三曰: 预测读书法”,“其四曰:存疑读书法”。文中对四法的说明自成段落,相互并列。但作者 注意了四种方法难易程度的区别,把容易掌握的放在前面讲,把难掌握的放在后面讲。
2. 角度式分点 说明
如有一篇介绍“通知”这种应 用文体的说明文分这样四点对其特点进行了说明: 一、通知是一种实用公文。
二、通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公 文。
三、通知是一种分类较细的公 文。
四、通知是一种不同于公告、 启事的公文。
这四个“点”,每个点都突出 一 种 角 度 , 说 清 楚 一 个 方 面 的 特 点 , 解 释 得 非 常 明 了 、 透 彻 。
下面请看科学小品《奇特的激 光》选段,这是是典型的“分点说明”:
区区一束光线,为什么会有如 此 巨 大 的 威 力 ? 还 是 让 我 们 来 看 看 它 的 特 点 吧 。
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 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比如,太阳光或电灯光,看起来 似乎是白色的,但通过三棱镜,就可以看出它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 光 , 实 际 上 它 还 包 含 着 我 们 看 不 见 的 红 外 光 和 紫 外 光 。
其次,激光的方向性很好,发 射角极小,简直可以说是“平行光”;而我们平常见到的灯光,却不是平行的,而是向四面 八方发散的。比如,打开电灯,整个房间都亮了,手电筒发出的光,虽然在发出部位好像是 一束光,但射到几米之外,就扩散成一个很大的光圈。这是因为,光在传播中发散了。激光 则不同,它在传播中始终像一条笔直的线,一束激光射出 20 公里 远,光斑只有茶杯口那么大;就是是射到 38 万公里的月亮上,光圈的直径也扩大不到两公里。如果探照灯也能射到月亮上,那么光束的直径将 要超过几千公里。
第三,激光的亮度非常高。亮 到什么程度呢 ? 你恐怕想不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发出的光,有人形容 它“比 1000 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 100 亿倍 以上。
可见,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
这段总分总式的文章阐明了激 光的三个特点,文路清晰。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的方法,准确地 说明了这三个特点,给人很深的印象。
[ 练 习 ]
1. 我熟悉的一 种用具
2. 我最喜欢的 几种学习方法
( 提示: 1. 此文题的范围很宽,有利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确定最熟悉的说明对象, 因此,可以从计算器、圆规、收录机、洗衣机、电热杯、雨伞、自行车、电子闹钟等等诸多 用具中选择其一进行说明。说明的重点放在介绍用具的功能及用法之上,写法可以灵活多样。 主要可采用:①拟人写法。让说明的对象“自己说话”,作“自我介绍”,这样的写法新奇 有味,容易吸引读者。②描叙写法。以作者自己的某次具体操作为例,系统地介绍用法。③ 答问写法。用一问一答或类似问答的文艺形式进行说明,有条有理地介绍事物用法。写作中 或用平实的说明,或用生动的说明,以“分点”的方式,说明事物的用法。不论哪种写法, 都应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2. 这个文题,很适于用“分点”式的说明。全文可 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在分说中对“一法”、“二法”、“三法”进行说明介绍。 )
( 二 ) 分步说明
分步说明,就是有先有后地说 明事件的进程和事物的特点,在行文中,它往往有明显的时间标志、步骤标志。
分步说明是程序说明文的近乎 唯一的行文布局方式,也用于介绍其它处于动态进程中的事物。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步一步 地步步相连地说明“进行”中的事件和“发展”中的事物;文中所说明的各“步”,彼此之 间有着内在的承接式的联系;各“步”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阶段”与“全程”的关 系。
分步说明显现在文面上,使说 明文主体部分呈纵式结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一步一步地说明了从卷云到雨层云的变化过 程:
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 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 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 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 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 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 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在实际运用中,分步说明主要 有如下作用:
1. 分步说明事 物的演变、发展
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介绍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2. 分步说明操 作过程
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 分“做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步,详略得当地介绍 了传统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3. 分步说明认 识、观察过程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 民英雄永垂不朽》从总体上看是按一种“移步换景”的参观顺序写成的。 4. 分步说明游览过程 如《从宜宾到重庆》以长江为线,以重庆为重点,依次介绍了宜宾、泸 州、重庆三座城市。
还有许多科学小品,用分步说 明介绍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下 面 请 读 范 文 :
书 法 圣 地 古 兰 亭
东晋永和九年 ( 公元 353 年 ) ,暮春之初,大书法家王羲之邀集司徒谢安,右 司马孙绰等 41 位名士,在山阴兰亭修禊,临流泛觞,人各赋诗,羲之兴尽感 怀,挥笔疾书,写下了堪称艺林杰迹的《兰亭序》,绍兴兰亭也便成了全国书法圣地之一。
兰亭位在绍兴城偏门外古山阴 道上的兰渚山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风景幽雅, 颇有野趣。
步入兰亭,踏着鹅卵石的小径, 穿过一片竹林,迎面是一湾鹅池。池旁有“鹅池”碑亭。传说王羲之十分爱养鹅,他得知山 阴有个道士养了一群丹顶雪羽的大白鹅,定要买下。老道说,太守能为我写一篇《道德经》, 我便将一群白鹅奉送与你,羲之即刻草就,高兴地将鹅带回家里。现在,碑上的“鹅池”两 字传为王羲之所 书,笔势 如龙跳天门 ,似虎卧凤 阙,极有观 赏价值。
跨过池上的三曲石桥,便见曲 水蜿蜒。这便是当年羲之和他的好友流觞吟诗的地方。其后有“流觞亭”一座,亭内高悬“曲 水邀欢处”巨匾,左右陈列传世的流觞曲水图拓片,书法家在此留连止步。
流觞亭东侧是康熙亲书的“兰 亭”碑亭,后边则有御碑亭,碑高 6 80 米,足有 36000 多斤,气势相当可观。 正面刻 康熙 临《 兰亭序 》全 文, 碑阴 为乾隆 撰写 的《 兰亭 即事诗 》。
沿荷花池往东过流觞亭,便到 了右军祠。王羲之曾任会嵇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后人亦称其为“王右军”。跨进右军 祠大门,最先见到的是“墨池”,水色深黛。池两旁是长长的回廊。池中有亭,取名“墨华”。 南北架石板平桥,直通正厅。整个布局,是祠在池中,而又祠中有池,池中有亭,亭在池中, 显得十分古朴雅致,耐人寻味。
右军祠正厅有大匾“尽得风流”, 下边挂王羲之画像。两边有楹联一幅:“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对羲之一生 作了形象的概括。正厅有三间,陈列着几种《兰亭序》摹本的复制品。两侧长廊漫转,壁间 嵌着多种版本的《兰亭序》刻石。
兰亭作为书法圣地已闻名中外。 近几年,全国书家两次云集于此,盛举“兰亭书会”。日本书家也多次来兰亭与中国书家交 流 书 艺 , 这 对 于 推 动 我 国 书 法 艺 术 的 发 展 , 具 有 积 极 的 意 义 。
这是一篇介绍参观、游览过程 的风景说明文,先用两个段子进行总说,然后分说。分说部分有明显的“分步骤”进行说明 的语言标志,如“步入”、“穿过”、“跨过”、“往东”、“跨进”等等,全文移步换景, 方位明确,内容丰富,语言高雅。
[ 练 习 ]
用“分步说明”的构思,就下 面的题目作文。
1. 老师,欢迎 您到我家来
2. 向您介绍我 的家
3. 请尝一道我 做的菜
4. 《活板》与 印刷术
( 提示: 1 — 3. 这一组题目,是假设学生欢迎教师到自己家中做客并向 老师介绍一些情况。所以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说明。
写“老师,欢迎您到我家来”, 可采用导游解说式或图表示意式的写法,按空间变化的顺序分步骤说明行走的路径,开头结 尾要照应,语言要生动、热情。
写“向您介绍我的家”,可采 用描述说明或直接阐述的写法,或采用“时间式”的布局方式,从原来到现在有“步骤”地 介绍家庭情况的变化;或采用“空间式”的布局方式,“分解”式地介绍家庭中的设置;也 可将二者结合起来。由于是说给“老师”听的,所以开头结尾要对“家”表达出一定的感情。 写“请尝一道我做的菜”,可采用描述说明或现身介绍的方法,用生动的语言,按时间发展 的过程进行分步说明,必要时,还可引用一些资料 4. “《活板》与印刷术” 可采用自己所喜爱的表现方法,按时间发展的顺序介绍印刷技术的发展。写此文要十分注意 掌握当今印刷技术的状况。 )
( 三 ) 分解说明
分解说明,就是有意地对说明 对象进行“划分”,从而
一处一处地说,一块一块地说,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说。
分解说明主要用于对整体的、 静态的事物特别是建筑物进行说明。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事物分部位、按结构、依特点进行 分解说明;分说的各部分内容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分说的各部分内容与说明对象之间的 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分解说明显现在文面上,使文 章的主体部分呈横式结构。如下面这段文字,就是很典型的分解说明: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 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 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 行 龙 、 升 龙 、 降 龙 , 多 态 多 姿 , 龙 身 周 围 还 衬 托 着 流 云 火 焰 。
从我们加在文中的标记可以看 出,这个段子将“大殿”“分解”成四个部分进行说明。 在习作构思中,我们可以从如下 角度运用“分解说明”: 1. 个体事物的结构分解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中,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分割”为碑心石、碑身东西侧上部、碑座从东到西到南至北的十块 大浮雕,按瞻仰的顺序依次解说。
2. 群体事物的 布局分解
如《故宫博物院》描述说明的 是由群体事物组成的景观,作者以传统建筑艺术的布局线索“中轴线”为说明线索,由南至 北 , 对 重 要 的 景 点 进 行 “ 分 解 ” 。 一 处 一 处 地 加 以 说 明 。
3. 集合化了的 整体事物的特点分解
如《苏州园林》,作者既不是介 绍一座建筑物,也不是介绍一群建筑物,而是“杂取”苏州各个园林的特点,将它们集合在 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典型化了的整体事物。作者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进行分解,从 布 局 、 配 合 、 映 衬 、 层 次 等 各 个 美 点 及 其 它 局 部 的 美 加 以 说 明 。
下面习作,对“台灯”进行了 “分解说明”:
台 灯
我家有一盏结构新颖、造型优 美的工艺台灯。
这台灯是淡绿色的,椭圆形。 陶瓷基座上,隐约可见如莲叶一般的叶脉花纹。基座四周有 18 瓣粉红色向上 翻翘的莲花瓣,右边有一含苞待放的粉红色花蕾。这花蕾其实是台灯的启动按钮,只要把花 蕾向前轻轻一推,灯就亮了。往顺时针方向旋转花蕾,灯光亮度增强;往反时针方向旋转花 蕾,灯光亮度就减弱;把花蕾向后一推,灯就熄了。“ MADE IN CHINA ”的金 色英文大写字母围绕在花蕾四周。在花蕾右后方有一根约 7 厘米长的墨绿色支架,它的顶端支撑着一个呈荷叶状的 日历台,只要用手轻轻按一下支架上的小按钮,随着“咔嚓”一声,日期就会显现出来。
在基座的左方是一根 12 厘米下粗上细、形 同莲藕的白色陶瓷灯柱,在它的顶端是一根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