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 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 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 个字。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的能力: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 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议论和抒 情)的能 力;④调动 语言知识积 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E 。
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先以梭罗的话语引出“放下”的这个主题词,然后列 出两类不同的看法:一是直接认同(肯定)“放下”说法的,另一方面则是从反面,以认同 “不放下”的说法来对应“放下”的观点。这实际上也为考生提示了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 思考,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或直接扣合梭罗的“放下”运思作文,或以认同 “不放下”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理解。考生可以根据提示写作,也可在提示以外,就“放下” 或“不放下”的相关范畴作文章,但所写内容必须在既定文题的范围内。
“要求”明确考生必须在两个标题中自选一个,选定了标题也就 意味着确定了写作重点。“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即是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这些体验或感悟,可以来自身边的人、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一 个国家的行动、经历。考生可以“自定文体”,但无论是谈论看法还是叙述故事,都必须与 自选的文体特征相符,文章的优劣均按评分标准执行。
【审题提示】
本题便于联系生活,但难点在思辨。放下什么不放下什么,需要 有清晰的认识与有分寸的表达: 1.“ 放下 ” 的意思是放弃或 停止,可以是已拥有的弃之不顾,也可以是停止正在做的或追求的东西; 2. “ 不放下 ” 意味着不抛弃,不放弃,更是坚持、执着。可以是客观要求的 “ 放不下 ” ,也可以是主观上的执着追求。至于 “ 放下 ” 或 “ 不放下 ” 的对 象,可以是物质层面的,更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局限在思维,限于个人小视野,限于社会负 面事例,限于就事论事 „„ ,这些表现在立意上会有等差,是评判的重要依 据。
学生可从正面立意,亦可从反面立意,亦可正反结合辩证论述。 正反结合者,如能正确指出放下什么,不放下什么,有辩证的分析,得分则较高。
论述时,有考生偏重于感性的抒发,不能做深入说理;亦有考生 缺少切题意识,不能从题目或材料切入,上来就谈要 “ 放下 ” 或 “ 不放下 ” ,但具体放下什么,不放下什么,则语焉不详。
结构上有并列式,有正反式,有层进 式,妙在运用自如,本身并无高下之分。结构严谨的颇受青睐,结构松散的难受欢迎。但要 注意有些文章的结构表面看起来松散,其实有内在的联系,不应判为低分。
一、题意理解
1. 本义
① 放下是把握着﹑提 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 ② 搁置,停止进行。
2. 引申义
把占据心灵的某种东西移出。
3. 价值取 向
放下≠放弃
放下,指放下多余的、有害的、悲伤 的、暂时不需要的事物。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弃,而不是说要完全放弃。
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不该放弃 的;不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必须放下的,如此方可更好的诠释为什么要放下或不放下。
放下、不放下可以是一种价值的取舍 (得与失),比如放下个人的名利,不放下对事业的追求;放下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 执着„„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先与后),比如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 GDP 很重要,可持续发展更重要,为了可持续发展,就应先放 下对 GDP 的偏面追求。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体育、音乐、 美术、奥数、英语等都很重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就必须选择最有利于自 身发展的,其它则必须放下„„
放下与不放下的对象选择:可以是实的:财富、权力、名利„„也可以是虚的:思想观念(成见„„)、情感(喜怒哀 乐„„)„„
4. 角度选 择
“放下”与“不放下”必须二选一。 文题与内容必须保持一致。选择其一可以涉及另一方,但主次须分明,忌倒置。比如选择写 “放下”,可以涉及“不放下”,但必须以“放下”为重心,不能是定题为“放下”,而文 章的主要内容却是写了“不放下”。
二、立意说明
可以正面立意:该放下什么,比如利 益、荣耀、财富„„不该放下什么,比如尊严、正义、良知、诚信„„
也可以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 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官放下正义、奸商放下了诚信、知识分子放下了尊 严、普通人放下了良知„„该放下的却没有放下,比如对名利的热衷、对权力的迷恋、对金 钱的贪婪、对眼前既得利益的不舍„„
1. 符合题 意
“放下”——含义理解正确,对象明 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放下”的理由充分;“放下”的过程清晰;“放下” 的方法正确;“放下”情节构置合理。
“不放下”——含义理解正确,“不 放下”的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不放下”的理由充分;“不放下” 的过程清晰;“不放下”的方法正确;“不放下”情节构置合理。
2. 基本符 合题意
“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 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放下”的过程 基本清晰;“放下”的方法基本正确;“放下”情节构置基本合理。
“不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 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不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不放下” 的过程基本清晰;“不放下”的方法基本正确;“不放下”情节构置基本合理。
3. 偏离题 意
A .“放下”含义理解 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放下”的理由不充分; “放下”的过程不清晰。
“不放下”含义理解部分正确,指向 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不放下”的理由不充分;“不放下” 的过程不清晰。
B .完全脱离“放 下”或“不放下”的含义作文。
三、相关说明
1. 关于表 达
侧重文章的文体和语言两项。具体评分可 参考内容评分项。
2. 关于发 展等级
参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综合评定,突出其中一点就可以打满分。
( 1 ) 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 6 分;
( 2 )基本符合题意的,“发 展等级”一般不低于 4 分;
( 3 )偏离题意的,写得再 好,“基础等级”不超过四等评分,“发展等级”不得分;
3. 其他
⑴ 缺 题 目 扣 2 分;
⑵ 出现错别字, 1 — 2 个不扣分, 3 个扣 1 分, 4 个扣 2 分, 5 个扣 3 分, 6 个以上(含 6 个)扣 4 分,重复的不计;
⑶ 套作、文体不明确 的适当扣分。
⑷ 字 数 不 足 800 字 的,每 少 50 字扣 1 分 ;不足 300 字的,“基础等级”在四等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⑸ 全 文 200 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 10 分, 400 字以内 的,得分不超过 18 分,不再分等级评分。
作文样卷
1 号文
放 下
握紧拳头,你抓住的只有空气; 张开手掌,你便拥有了一切。
很小的时候,我们总会伸手抓住面前 的一切,渐渐地,我们发现,要抓住的太多,手却只有一对,要想拥有,必先放手。可是如 今,我们仍未学会放下,我们会放不下流逝的时间、缘尽的感情和曾经的爱。它们,如同指 触的流沙,指间的轻风和手心的雨丝,你放下,便收获释然;你放不下,却也留不下,只剩 下无尽的痛苦与哀婉给你作无用的慰藉。
朋友,学会放下吧。放过它,也放过 你自己;安慰自己,也成全了它。
放下,有三境界。
痛后放下乃第一境界。水蛭吸血,你 越拔得用劲,它越痛却吸得更紧,最终只能在火中蜷缩自己炽热难熬的身躯,化作一阵云烟, 渐远渐散。倘若水蛭痛而后放下,想必不会落得如斯结局吧。痛觉与生俱来,它不是对你的 折磨而是对你的保护。也许它不是你的,有更好的值得你追逐。坚持是中性词,当你坚持应 放下的,你就是固执的。痛了就放,是对自己的保护,是对时间的珍惜,是为更好的到来而 准备。有人问佛:“大师,我放不下。”佛拿了一杯热水倒在他的手上。他手一烫,杯子坠 地。佛曰:“痛了你就会放手。”烫伤很快恢复,放不下而荒废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主动放下乃第二境界。低姿态的高贵 远比高姿态的高贵美丽,圆润而不刺眼。放下姿态,收获高贵,低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 来。痛了才放是被动的,主动放下是有意识的,觉悟自然更高。仓央嘉措既恐损梵行又恐负 倾城,留下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后,从此入山终成高僧。李嘉诚之子 李泽楷并无仰仗父亲敌国之财,而是放下“华人首富之子”的身份艰苦打拼,最终一手开创 “电讯盈科”的王国,人称“小超人”。路易威登从匠师爱徒到御用捆箱师,再到创业,一 路放下一路成功,留下“ LV ”让万千女性为之疯狂追逐。主动放下,你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