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值得借 鉴的四大策略
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加强了对写作中思维力度、对 考生思辨性的考查。命题者对思维力度、思辨性考查的期许全部内涵在题干文字的表述里。 2011 年高考作文的成功写作,一定是从准确“读”题干开始的。少则几十言,多则数百言的 题干表述,对写作影响至深。可以说,“读”,是“写”的关键。为了备考的需要,我们可 以从几个方面指导考生去“读”题干。
1.读“关系”
例:09 北京卷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题干标注为笔者所加,下同。)
阅读此题时,首先应该“读”出引题中的四句歌词与“我有 一双隐形的翅膀”之间是何关系,仅仅是引出关系吗?引题中四句歌词实际上是界定出“翅 膀”的基本内涵与意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中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可以“给 我希望”,可以“飞向远方”。张韶涵的原词很长,命题者在其中精心则选了四句,且将原 作中的“飞过远方”改作题干上的“飞向远方”。这样精心的修改,显然更契合高中毕业生 的内心状况。阅读题干后,明确引题与具体写作要求之间的“关系”,关键词“翅膀”的基 本内涵和意义便清楚了。题中的“翅膀”,是一种不断引领我、促动我、帮助我走向前方、 获取成功的力量。如果命题删掉引题中的5 个句子,不但题目显得突兀,而且“翅膀”的基 本内涵就混沌模糊了。
例:08 山东卷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短短的 5 个字,“读”起来却不简单。5 个字间包孕着复杂 的隐喻关系。“春”是“青”的条件、机遇;“青”是“春”导致的结果、状态。在中国文 化中,“春”、“青”都是美好蓬勃的形象,因此,如果这两个关键字被赋予了“恶性”意 义,便不妥当。“春”与“草”强调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草”是变化的对象,是文题的 主体。“草”变“青”,显性的条件是“春”的降临;而隐形的条件则是“草”要有生命和 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自青”是不需人为干涉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协调不同的 侧重点,该文的一些基本思路举隅如是:
①“春来草自青”,任何自然规律、历史规律都是奔腾向前, 不容抗拒的,或许可得一时之逞,但终究会败亡。(侧重在“不可抗拒”上)
②事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加以人为干涉, 条件一旦成熟,“春天”一旦降临,“草儿”自会“泛青”,情况就会得到好转。(侧重在“不 要人为干涉”上)
③面对险恶的环境,我们该向“草儿”一般,深深扎根,抓 牢土地;这样一旦“春”临,自然就会冲破严寒,青青葱葱,充满生机。(侧重在“草”的努 力上)
④“春来”,“草”自然而然便会“青”;“环境”、“机 遇”等条件至关重要,人们应该在“春来”上多着力,而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草”去 “青”;条件不成熟,纵使主观努力,终是枉然。(侧重在“春来”这个条件上)
⑤“春来草自青”是一幅蓬勃、富有生机的春景图,也是一 张富含人生启迪意义与生命哲思的隽永画幅,可给人类多方启示。(侧重在图画本身及其对人 的启发上)
题干中的文字是精粹实用的,字字千钧,“读”不懂词与词 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读”不懂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写作要 求与写作重点。
2.读“关键句”
例:10 全国Ⅲ
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 长到3 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②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 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③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 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 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首先是三个材料,第一则材料可概括为:环境造人;第 二则材料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第三则材料讲的是:激励机制。接下来是针对三则材料的 一段综述:“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句话是写作的“核心”, 它提示考生可就以上三个材料写,亦可超越以上三个材料,另起炉灶;但要探讨人才成长的 规律,不能脱离此含义。读懂了此关键句,写作就进退自如了。
例:09 江西卷
今年3 月25 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 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 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 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 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生面对此题,会产生两大迷惑。其一,依据新材料作文的 基本写法,题干可提取出三个角度:佳士得、蔡铭超、舆论。三个角度可以随意自选吗,还 是只能就其中之一发表看法?其二,是就材料本身展开评价,还是可以由材料“引开去”? 就材料引开去,可以谈“规则”,谈“诚信”,谈做事的方法等。这两大迷惑的解决必须靠 读“关键句”。文内的关键句是:“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这句关键语,让角度唯一化,只能就蔡铭超的角度谈;这句关键语,告诉考生不能就材料引 发开去,应该对蔡铭超行为本身进行评价,不能只是将蔡铭超作为文内一个论据处理。文内 可以出现其它材料,但这些材料一定是为了进一步帮助说明蔡铭超行为的合理性或荒谬性的。 从题干结构上看,此题第一段介绍矛盾双方情况,二段重在舆论评价,第三段实则已是写作 要求。但因第四段标有明确的“要求”二字,所以第三段这一最重要的写作要求反而易被考 生忽略。读不出关键句,此题必败。
许多作文题,都有关键句。关键句是文题进行开放与限定最 主要的依据。
3.读“主线”
例:09 全国卷Ⅱ
①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 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他感到自己 的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 年他发表了《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 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②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长队,已经破产的他 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 小时,试验了一年,1958 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产品开发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
③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 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 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
要求找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整个题干四段话:前三段是材料,文字量超过了300 字,类 似一篇小型阅读题;最后一段是具体写作要求。命题者要求考生“找准角度”,可表面上看, 三则故事里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各不相干,“角度”何在?此类题型寻找“角度”的方 法又与一般类型的新材料作文(09 年全国Ⅰ卷)有所不同。“角度”找不准,自然无法“明确 立意”。表面看似无关的几则材料,实则必有一条主线贯穿其间。这条主线就是这几则材料 放置一处的合理内在逻辑。找到“主线”,“角度”自然就有了。贯穿这三则材料的那条“主 线”是:遇到困难,陷入困境——善抓机遇,勤于思考——敢于创造,终获成功。每则故事 都是按照这样的“主线”发展的。读出“主线”后,如从“他们都善于从生活的困境中寻找 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角度去立意,可以有:①只要勤于思考,坏事便可转变为好事;②逆境 中当求思求变;③思考与坚持是走出困境最有效的方法;④危机有时就是机遇;⑤谈“急” 中生“智”„„
“角度”不在具体哪一则材料内,读出“主线”,找到“逻 辑”,然后立意,此种类型的作文题会在2012 年以及今后的高考题目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 发挥,备考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4.读“差异”
例:10 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①3 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 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②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 带走。20 岁的托尼看重一筐装的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 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③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 30 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 10 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 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 来的20 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 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 得了1 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 年辽宁卷是以“托尼”为叙述核心,讲了他分处于三个 不同年龄的三件事。三则材料包蕴着许多“同”,“同”中又有许多“异”。三个材料中都 涉及到了“舍”:第一则是完全不知“舍”,第二则是吃一堑长一智式的“舍”,第三则是 主动的有意识地智慧式的“舍”。三则材料都涉及到了“得”:第一则托尼糖果未得,却得 到了痛苦;第二则托尼得到了一小筐水果,与此同时得到了快乐;第三则托尼轻松地得到了 1 万英镑的奖金,得到了成功。三则材料都涉及到了“知足”:第一则中托尼“不知足”; 第二则托尼在无奈的情况下,知道了“知足”;第三则中托尼不贪大求多,主动选择了“知 足”。三则材料都涉及到了年龄、阅历、经验等问题:第一则托尼3 岁,既无阅历,也
无经验,他彻底“失败”了;第二则托尼20 岁,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他在遭受挫折后, 调整策略与方法,终有所得;第三则托尼已是58 岁的老人,他阅历丰富,经验老道,在其他 职工一无所得,徒劳无功的情况下,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成功。三则材料还都涉及到了“选 择与变通”的问题:第一则托尼选择全部,不知变通,彻底失败;第二则托尼选择小筐水果, 懂得了变通,获得了小利;第三则托尼选择了1 万元,放弃了9 万元,主动灵活地对老板的 要求加以变通,获得了更丰厚的回报。„„
在材料的“同”中,我们读出了“差异”,这样,开拓了思 路,也便“读”出了材料丰富的辩证的立意点:谈“舍”,谈“得”,谈“舍与得”,谈“知 足”,谈“控制人生的欲望”,谈“成长与经验”,谈“选择与变通”等等。
2012 年高考作文备考一定不要忽视了对题干的“读”。在写 作过程中,建议考生给出专门的时间,用心地“读”一下。“读”通,才可“写”明;“读” 通,才可“写”好。“读”,是“写”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