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预测2013年高考热点作文:“盲人过铁索”

  2013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盲人过  铁索”写作指导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  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  经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涧底。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  健全人。铁索桥,必须攀附了,路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  进。结果呢?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  丧了命。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  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

   1、一个故事:

   有四个人,其中一个是盲人,一个是聋人,还有两个健全人。  为了逃命,他们四人都必须要经过一处地势险要的峡谷,该峡谷涧底终年奔腾着湍急的水流,  过河的桥只有几根光溜溜的横跨其间的铁索。由于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四个人只好硬着头皮  上了桥,结果呢?盲人过去了;聋子过去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也过去了;另外一个健全人  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2、几个启示:

   (1)从结果反推原因

   启示一:

   很多时候,做事就像攀爬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  力量薄弱,不是智商低下,而是被外界的环境威慑,被周围的声势吓倒了;只有不为外物所  动,专注于目标,才能获得成功。寓言揭示了成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题目:《专注目标,向前》《专注,获得成功的正能量》

   启示二:

   导致事情失败和悲惨结局的原因往往并不在于事情本  身(走过铁索桥)有多么的困难(盲人和瞎子都过去了),而在于存在于人们(年轻人)思想  当中的这种恐惧——这就是故事向我们提示的深刻的道理。

   题目:《用自信克服恐惧心理》

   启示三:

   面对困难(正反)有多少对象就有多少立意,但综  合各个对象的才是最佳立意。

   一个人最难克服的是心理障碍(丧命者);人生有许多缺陷和  不足,我们要善于化劣为优,变难为易,机智地应对困难和挑战(盲人、聋人);只要心灵健  康,任何困难都不能左右我们的行为,相反,如果心智不健全,完全听凭困难的摆布,我们  就会失去自主,受人支配;应对困难要沉着冷静,谨行慎为(健全者)。

   题目:《应对困难和挑战需要机智》《善于化劣为优》《应对困  难和挑战要冷静》

     启示四:

   这则材料通过四个人过桥的故事启示我们如何战胜困难,走  出人生的低谷:盲人看不到山高桥险,心气平和,从而顺利过桥;聋人听不到咆哮怒吼,无  所畏惧,终于成功过桥;一个健全人无惧凶险,无视困难,心态平和,稳走稳抓,所以成功  过桥;另一个健全人则不同,过分在意凶险之境,心情紧张,举止失措,导致丧命涧底。

   正反对比告诉我们,战胜艰难险阻要有良好的心态;全心全  意,谨行慎为,从容镇定,稳当前行,我们就能渡过难关。

   题目:《走向成功要有良好的心态》

   启示五

   1、外界的干扰可能是消除不了的,关键是自身如何面对其影  响

   2、平静的心态很重要,所以要坚持“静以修身”(例:陶渊  明的境界!)

   题目:《放平心态,心无旁骛,履险如常 》

   这则材料通过四个人过桥的故事启示我们如何战胜困难,走  出人生的低谷:盲人看不到山高桥险,心气平和,从而顺利过桥;聋人听不到咆哮怒吼,无  所畏惧,终于成功过桥;一个健全人无惧凶险,无视困难,心态平和,稳走稳抓,所以成功  过桥;另一个健全人则不同,过分在意凶险之境,心情紧张,举止失措,导致丧命涧底。正  反对比告诉我们,战胜艰难险阻要有良好的心态;全心全意,谨行慎为,从容镇定,稳当前  行,我们就能渡过难关。尤其要注意材料中人物身份以及结果的对比,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对  比,两位健全人怀两种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结果的对比,都强调:对于心智健全的人来讲,健  全而稳定的心态远比本领技巧更重要。

   另外,这则材料还提供了多元解读、多向思考的可能性,我  们可以全面思考,精心选择,进而提炼出以下观点或话题:一个人最难克服的是心理障碍(丧  命者);人生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我们要善于化劣为优,变难为易,机智地应对困难和挑战(盲  人、聋人);只要心灵健康,任何困难都不能左右我们的行为,相反,如果心智不健全,完全  听凭困难的摆布,我们就会失去自主,受人支配;应对困难要沉着冷静,谨行慎为(健全者)。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来讲述故事,用原汁原  味的生活感染读者;也可以引经据典,辩证分析,主旨显豁,内容紧凑,用深刻新颖的思想  折服人心;当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擅长,选择其他形式的文体来行文。

   三、阅读下面例文,根据立意、结构、语言等给它们评分,  并说明理由。

    例 文 一         &nb  sp;            

   放平心态,心无旁骛,履险如常

   盲人能够顺利过桥,得益于他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  桥险,因此能够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能够过桥,和他听不见脚下的咆哮怒吼,减少  恐惧有关;极欣赏过桥的健全人的理论: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  可见,遇到艰难险阻,放平心态,心无旁骛,再凶险的铁索桥也会如履平地。

   人生有许多必须要过的铁索桥,绕都绕不过去。尽管  桥下是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周边环境险恶,山势巍峨,涧水轰鸣,只    要我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排除这些艰难困苦坎坷障碍的干扰,再危险简陋的铁索桥,也  会成为人生的坦途。

   集诗书画一体的宋代大文豪,名震九州、官居太守的苏轼  ,不幸也遇到了横亘在他人生路上危险简陋的铁索桥。奸佞小人的嫉妒,御史台罗织罪  名,专制者的盲从,苏轼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这个荒唐的文字  狱险些使苏轼命丧黄泉。出狱以后,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  脏水,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来到荒凉偏僻的黄州小镇,开始了他痛苦失意的贬谪生涯。  此时苏轼周边的环境可谓艰难凶险,浊流滚滚,可是苏轼却 “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  渔杂处”,畅游赤壁,与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共适;“任平生一蓑烟雨”,以旷达平和的心  态,排除周遭险恶环境的干扰,不仅度过了人生最为危险简陋的铁索桥,而且写出了壮丽的  人生华章,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像  悬崖峭壁间横亘着的光秃秃的铁索桥。意识形态不一的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经济发展  的不均衡,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源及利益纷争,局部战争的威胁,国际国内矛盾的尖锐冲突,  这些不正是中国经济发展铁索桥下,“险恶的峡谷”和“奔腾着湍急的水流”。面对这些艰  难困苦坎坷障碍,如果紧张害怕,被巍峨的山势,轰鸣的涧水震慑,注定会跌下铁索桥,葬  身峡谷,使脆弱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可喜的是,中国这一东方巨人,任凭风浪肆虐,落脚  稳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稳稳地走过了经济发展这座铁索桥。  

   环境的险恶并不可怕,只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临泰山崩塌  而不惧的从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再危险简陋的铁索桥也会度过,绝不至于失  手跌落,葬身涧底。有时,面对外在环境的干扰,不妨学一学盲人和聋人,对周边艰难困苦  坎坷障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属意过桥,一心攀索,取得成功。

    例 文 二         &nb  sp;     

   风雨不动安如山 

   佛家要的是一颗大慈悲的心,一颗不为外界所动的心。静心  看世界,困境依旧是困境,在别人眼中如此,而对于你,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然。

   盲人因为看不见天险渡过了铁索桥,聋子因为听不见桥下奔  腾的河流声也过去了。至于两个正常人,一死去一成功。成功渡过的那个人,正是因为她有  一颗风雨都撼不动的坚强内心。

   随波逐流终有悔,洁身自好留名号。

   从古自今,中国经历过许多次分和。朝代的建立也不在少数。  古人好清廉,喜安分。

   每个朝代都有那么一股势力,随波逐流。用功利的眼光对待  世间的平淡,可有哪一个留下传世佳作。而节省自豪洁身自好的学士们用真心对待每一件事,  不虚伪,不做作。中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人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名族精华。

   陶渊明好平淡,好田园生活,追求自由,是忠诚是隐士。

   世俗的诱惑引不起他的兴趣。蓝天白云菊花才是他所向往的。  

   

于是,隐居的陶渊明以平常心征服了世界,留下了名号。  

   李太白一生壮志未酬,在宫中,皇帝每天令其作诗。李白在    宫中期间写的诗多不胜数。而有所成就的寥若星晨。他的心被牵动了,而一颗被拉扯的心感  化不了天下百姓,拥有这样一颗心无法有所作为。

   李叔同,弘一大师,在其艺术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摒弃世  俗,削发为僧。他舍弃家庭,舍弃事业,舍弃了自己用尽大半年拼搏而获得的名号。他追求  不在此,最大的诱惑也无法撼动他那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强的内心。

   不为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心向着目标,向着更为广阔的  天空奋斗吧。

   做人不要看别人脸色行事,要做什么就去做,不要让人生留  有遗憾。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保持一颗不为外界所动的心。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车到山前必有路。保持内心状态,对  事以平常心看待,只要相信凡事都能解决,你就有一颗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炙热之心。

   你也能风雨不动安如山。

    例 文 三         &nb  sp;     

   眼界高处无碍物

   生活是一个生动的课堂,流水告诉我们要坚持,小草告诉我  们要顽强,而成功过河的人们告诉我们,不要被周围环境中的危险与困难所困扰。眼界高时  无碍物。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不就是这样吗?在将军由  于对方士气强盛而犹豫不决时,项羽果断的选择了破釜沉舟,与敌军一搏,所有的生与死,  功与利都抛之脑后。这一仗,结局早已在项羽在下令破釜沉舟时被写下。有这样的气魄怎能  不成功呢?

   我想起那本用生动质朴的语言写出《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在他为自己的事业努力研究时,却遭到许多质疑,被迫搬家。但他却能无视外界干扰,成为  名垂青史的作家和科学家。

   有时,克服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无视他,只管做好你自己的  事。

   杰克伦敦笔下的墨西哥人,沉默少言,却忠心与他的革命事  业,虽然组织中缺钱和武器,在这个组织中他也屡次遭到怀疑和刁难,但他始终追求着他的  梦想,并战胜了比他强壮的拳王。令所有人惊讶地赢得了比赛。

   我想正是因为他一心只想着赢,并没有考虑太多,一拳一拳,  脚踏实地,才能赢得胜利。

   生活中的困难,正如墨西哥人强壮的对手,也如阻挡那四个  人前进的河流。我们是否一见面就被吓住了呢?不,杰克伦敦告诉我们:强壮的对手可以被  打败,只要你有一颗专注的心。成功渡桥的人告诉我们:只要心平气和,勇敢自信,没有渡  不了的河。

   当记者采访迈克尔杰克逊师会让他的孩子做一名歌手时,他  说:“我会让他等等,让他问问自己的内心。”

   是啊,在面对心镜的选择时,我们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是  瞻前顾后,畏惧退缩,还是脚踏实地?

   要知道,眼界高处无碍物!

   本文优点:注意解个关键词:心平气和、恐惧少、与我何干、  只管注意。所以这则材料作文的立意应该围绕保持心态稳定、排除外界干扰、专注既定目标    展开。你的作文提到“不要被周围环境中的危险与困难所困扰”“克服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  无视他,只管做好你自己的事”“心平气和,勇敢自信”,所以你的作文没有跑题。几个材  料——破釜沉舟、法布尔、墨西哥人,也都扣住了中心,也没有问题。我想可能是题目的问  题,“眼界高处无碍物,心源开时皆清源”是什么意思呢?眼界要高,心态要正,所以引用  第一句还不如引用的二句。你觉得呢?

   美中不足:内容稍显单薄,字数大概不到700 字,需要进一  步充实。语言上多做修改,恕我直言,你的作文中有一些不通顺的句子,这是“硬伤”。

   本文评分:45 分

   例文四 

   不为外物所动

   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一个耳聪目明的人,来到铁索桥头,  三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绳索凌空前行。盲人和聋人都过了桥,可是健全人却跌下了桥,丧  了命。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耳  朵听不见,不闻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健全人丧命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外界太多  的干扰。

   形形色色的世界给予我们很多,也影响了我们的心情和处世  方式。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总会遇到许多不开心的事,我们应该不为外物所动,  坚持自己的主见。记得鲁迅在《忽然想到·六》里说过:“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  就应该敢说、敢笑、敢怒、敢骂、敢打。”是啊!如果一个人做事老是顾这顾那,缩手缩脚,  不但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伤害,更遑论成就什么大事了!生命就像一把伞,每一顶伞下,都  有自己的天空,我们行走在自己的天空下,无论绚丽还是平淡,都是自己的,都是一种美;  可是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流言一直在干扰着我们,常使人感到无路可走,常有人叹息生活  忙乱,负担沉重。的确,背负了太多的压力,流星才会坠落,背负了太多的流言蜚语,我们  才会活得那么累!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人的一生,  不能总被别人的言行左右。传说公元前223 年的冬天,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进军亚细亚,他  到达那儿后听到一个著名的传说:“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牛车上系上一个复  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王。但从来没有人能解开。亚历山大仔细  观察了这个结,连绳头都找不到,他突然想到用自己的办法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  剑来,一剑就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被解开了。如果亚  历山大也像其他人一样找不着绳头就放弃了,也被别人的言行所左右,还能解开这个结吗?  还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亚细亚王吗?不能!

   静静地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妈妈倒开水时洒下的那些  水一般,一直在缩小自己的生活圈子,想自由自在地做个快乐的小公主,可总是被现实击打  得流不出一滴眼泪。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了,自己做的事顾忌就多了;太附和别人的行为了,  自己做的事就更会碍手碍脚了。聋人盲人的成功和健全人的失败可以看出,失败有时不是因  为 力 量 的 不 足 , 成 功 也 不 是 本 身 具 有 多 大 的 优 势 , 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镇定和不为外物所动的心。  

   不为外物所动,是一种境界。请专注你的目标,无论风动,  水动,他人动,你的心都不动。

   例文五

   不为外物所动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題記

   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  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作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  简陋,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尸骨难觅.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  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  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一个则跌下铁  索桥,丧了命.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  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  少很多。”过桥的健全人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  稳固就够了。”很多的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不  是因为智商的低下,而是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不为外物所动,是一种境界。不为外物所  动,专注你的目标,不论风动、帘动,只要心不动。

   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  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不为鼓噪所动,不为外物所诱,不为聚乐所惑,  不为功利所移.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人的一生,  不能总被别人的言行左右。传说公元前223 年的冬天,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进军亚细亚,他  到达那儿后听到一个著名的传说:“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上一个  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王。但从来没有人能解开。亚历山大仔  细观察了这个结,连绳头都找不到,他突然想到用自己的办法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  出剑来,一剑就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被解开了。如果  亚历山大也像其他人一样找不着绳头就放弃了,也被别人的言行所左右,还能解开这个结吗?  还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亚细亚王吗?不能!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路,邓小平  的“一国两制”的手笔,都是前无古人的,可见,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其中很重要的  一点是做事能不为外物所动,坚持自己的思路做事方式。

   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了,那自己做的事顾忌就多了;太附和别  人的行为了,那自己做的事就更会碍手碍脚了。聋人盲人的成功和健全人的失败可以看出,  失败有时不是因为力量的不足,成功也不是本身具有多大的优势,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镇  定和不为外物所动的心;生活中可能不会遇到“过铁索桥”的危险,但处理事情如果能够以  我为主,不为外物所动,就可以达到伟人的一种境界,现实中的欢笑可能就会比眼泪多.

   生命就像一把伞,每一顶伞下,都有自己的天空,我们行走  在自己的天空下,无论绚丽还是平淡,都是自己的,都是一种美;可是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以  及流言一直在干扰着我们,常使人感到无路可走,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的确,  背负了太多的压力,流星才会坠落,背负了太多的流言蜚语,我们才会活得那么累!

   健如日月之动,不为外物而丧志,不为内惑而移行,纵然绝  粮于荒野或窘迫如丧家之犬,也固守德操,坚持求索真理。恒如日月之动,不因困境而止步,  不因宠遇而自封,永远不落入昏冥世界,永远足具生命与生命力!

    

   论据编写的一般方法

   (一)事实论据一般写法与记叙文写人记事有哪些不同点?  

   编写事实论据,主要用叙述和议论文字。论据的叙述方法与  记叙文写人记事有些不同:

   (议论性散文)描写及其目的作用

     记叙文一般需要六要素俱全。特别是要详略得当地叙述全过  程。描写始终与叙述紧密结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目的是  为了表现事物特征和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环境,表现主题。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议论点题。  也可以通过人物语言间接议论点题,特别是故事和小说作者常常不直接议论,而以人物为传  声筒。议论是点睛之笔,少而精。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抒情以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抒情也  可以与议论相结合。800 字的文章,最多记两件事情,一详一略。详细的可以写500 字左右。  若要写多件事情,则用总写——特写的方法,详细叙写一件事,总写概述多件事情。若记一  件事,则可以800 字全部记叙事件,也可以有少量议论抒情。

   论据的编写一般只须介绍人物、事件和结果。时间和地点看  情况而定。过程中只介绍能够证明论点的,其余可以省略。较少描写。议论性散文的论据可  以有一两句描写,目的为突出重点以论证论点;或者是增添文采,增加可读性。在论据编写  中,议论是不可缺少的。议论的目的是分析事例,找出事件发展中的前因后果,挖掘蕴藏其  中的道理,以证明论点的。较少抒情。议论性散文可以适当抒情,以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和  鲜明的观点。一般一个论据连同议论分析最多在300 字左右,少则几十字一个略写的事例后  加议论分析。

   

【训练示例】请将下面故事编写为事实论据,证明“只  有不为外物所动,专注目标,才能取得成功”的论点。

   不为外物所动

   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  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作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  简陋,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尸骨难觅。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  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  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一个则  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  攀索。”

   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  减少很多。” 过桥的健全人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  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  力量的薄弱,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而是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不为外物所动,专注你的  目标,不论风动还是帘动,只要心不动,你就可能走向成功。

   【答案示例】

   一行四人要攀附铁索桥,桥两岸是悬崖峭壁,桥下是万丈深  涧。他们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一个盲人、一个聋人和一个健全人安全到达彼岸,还有  一个健全人跌入深涧,葬身鱼腹。 600 字作文

   为什么那个健全人却不如盲人和聋人?因为他被险恶的环境  吓破了胆。盲人不见山高桥险,聋人不闻山涧咆哮,他们都可以一心一意地走稳自己的路。  作文800 字

   还是那个过了桥的健全人说得好:“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  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在你的生活道路上,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只  有你置“险峰”“深涧”和“激流”于度外,专心致志地走稳路,那么才能走出险境,走向    成功。

   【说明】原材料连同点明寓意共416 字,改写后的论据连同  议论分析事例共265 字。 闻心居作文网

   原材料在叙述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进行了较多的描写。  改写后的故事没有交代攀附铁索桥的起因,也不介绍经过,只是简介人物、事件和结果。而  后议论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来证明论点。改写后的论据将环境描写改为八个字的叙述介绍,  将盲人和聋人的语言描写改写为议论句来分析事件,但还留有健全人的话,因为这些语言描  写能够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艰难险阻。作文500 字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原材料以叙述和描写为主,更具体、  形象,并且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间接说明道理,而后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改写后的论据以  叙述和议论为主,内容更概括、简要,作者直接议论来分析道理以证明论点。 900 字作文

   (二)编写论据要注意什么?

   1、注意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对事实材料作剪裁和详略取舍,  使文章观点鲜明。 500 字作文

   一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能反映多方面的问题,所以一例  往往能够多用,但是在用同一事例论证不同的论点时,我们要对材料作不同的详略取舍,突  出能够证明论点的部分,删去与论点无关的部分。 900 字作文

   2、要善于分析事实论据,使之与观点结合得更紧密。 800  字作文

   在叙述事实过程中和摆出事实之后要议论分析论据,归纳出  与论点一致的道理。如果缺少分析,就缺乏逻辑力量,成了堆砌材料。议论分析要紧扣论点,  切忌东拉西扯,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