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作文选材篇第1讲:与时俱新选材

    E   选 材 篇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要求  “材料丰富”、“材料新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  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  须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即根  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  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  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选材的原则有四:  

     1   .有“信度”。    要选剪真实确凿的,真实的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2   .有“效度”。    选剪要精,要为表现主旨服务。要克服写文章时“材料先行”的错误做法,  要将材料选剪得能为中心所用,不能为诱人的材料所累。  

     3   .有“力度”。    要选剪典型的,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选剪的材料  无古今中外大小等等之分别,只要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  遍意义的,就是好的。  

     4   .有“新度”。    要选剪新颖生动的,即选取那些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的材料。一下子就想到  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  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第1 讲,  与时俱新选材  

    

     “与时俱新法”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  字,“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大路货而言。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  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面对社会  大舞台、大变革,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面对市场经济,面对腐败现象,面对许多的社会矛  盾,借助作文话题写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1   .具有新敏视角。    关心时事,多读书报,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  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  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都是积累鲜活材料的  好途径。  

     2  .  引入  时代活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材料就永远是新  鲜迷人的。当今所见所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  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  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    吧”、“发烧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  MTV  ”、  “  CT  ”、“  CD  ”等。许多新  词语互相交融,虽有的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  文章更富于时代信息、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3   .注重观念更新。    新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  练达即文章”,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留意身边活生生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发  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  特征的新的命意。  

     【例文借鉴】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  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  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  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  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  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  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  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  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  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  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  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  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  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  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  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  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  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  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 们 , 终 将 会 成 为 我 们 。    

     此文是  2008    年上海考卷作文  10  万份中的唯一一个满分之作,也是三年来  上海考区的第一个满分作文。其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  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  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具有  信度、力度、新度,这种写时事材料的考场作文,自然会给人新鲜感。  作文  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例文借鉴】  

     不要说你是好心  

     好心,也许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但也  可以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当你抱着柴木冲向火场时,请不要使用这个好听的借口,不要  说你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  穷之时。  

     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的农夫看  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  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  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屡屡  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  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自己也赔上一条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  吗?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  辞之时。  

     害人不浅的“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扬言  要“拯救世人”,却不知让多少原本甜蜜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痛不欲生。达赖怀抱“解放  西 藏 ” 的 可 笑 梦 想 , 策 动 一 些 人 在  “3  •  14  ”中为所欲为、打砸抢烧。在  这血淋淋的现实之下,一切借口变得一文不值,—切行为变得肮脏而荒唐,就算百般说明其  动机是出于“好心”,怕也没人会相信;这种“好心”,决不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  然之时。  

     一个又一个马戏团,一位又一位“驯化  师”„„小朋友们可以坐在老虎背上照相,大象可以投篮。从“驯化师”微笑的表情中,我  看到的却是人类对自然的残酷统治。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听到的却是野生华南虎只能以  个位计的噩耗。在这样的现状下,人类是好心才驯化老虎的解释似乎有些苍白。真正好心的  人早起“放虎归山”,组建基金会开始了华南虎的野化工作,当我们以为每天投食、动物们  吃喝无忧就是好心时,却剥夺了它们野外生存的能力,这种“好心”,不要也罢。    

     所有那些类似于好心的“好心”,我想都  是源于我们太过于高估自己,却低估了人心,低估了社会,低估了自然中的一切客观存在,  也只有在有一天我们真正能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时,我们才不会  “好心”办坏事,也才会好心得“名正言顺”。  

        这 是 一 篇    2008  年云南高考卷(全国Ⅱ卷)作文。思维的敏捷性、准确  性和深刻性是成就一篇高考优秀作丈的三个基本思维要素,也是本文成功的根本原因。作者  敏锐地发现了题目材料(海龟和老鹰)所展示出来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并迅速地确定了自己  立意的出发点——“好心办坏事”,但文章的高明和深刻之处却在于没有简单地诠释和图解  “好心办坏事”的一般表现,而是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事例。对所  谓的“好心”深入加以剖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其中对法轮功和拉萨  “  3  •  14  ”事件进行批  判的一段尤为深刻,显示了一个中学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思想水平。全文结构严谨,首尾  照应,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文句有表现力,词语的运用准确到位,连“暴虎冯河”这样不  大常用的成语也用得十分妥帖,其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