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2007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一 步 与 一 生

四 川 考 生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形象化的描写,把人带入迷离神奇的氛围中。]

我准备沿着这条充满神秘的古道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极细的光芒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 那 决 定 人 一 生 的 那 一 步 , 用 心 去 发 现 一 个 刻 满 幸 福 的 出 口 。[“ 我 要 去 寻 找 那 决 定 人 一 生 的 那 一 步,点题。]

我 渐 行 渐 远 , 我 渐 进 渐 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 , 苍 劲 的 字 体 中 流 淌 着 充 满 理 性的 溪 流 。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 的 小 字 , 我 仔 细 凝 视 , 仿 佛 时 光 在 这 里 轮 回 翻 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活用课本(《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例子,给人以亲切感。]

曾经的五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用课本中陶渊明《饮酒》诗。]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 了 遗 忘 痛 苦 的 失 意 , 他 穿 粗 衣 淡 定 地 走 了 过 去 , 在 荒 凉 的 黄 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 失 意 而 高 唱 大 江 东 去 , 浪 淘 尽’”

[三段均用曾经的„„从这里走过 ,引出三个历史人物,句式整齐,富有文采。]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

[再用三个事例,从反面阐述,与前面的三个事例构成对比。]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 一 步 ! [ 小 结 上 文 。]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 评 点 】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首先,语言优美,富于变化。作者善用比喻,把人生喻为两扇不同的门,这就把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又如文章前4段,运用描写性语言,把读者带入了幽美的意境之中,起到了开篇即吸引人的作用。在主体部分,作者引入了六个历史人物为材料,但并不嫌繁琐,因为作者将这六个人物的事例分为两组,构成对比,既突出了中心 , 又 有 变 化 。 前 一 组 事 例 , 用 曾 经 的„„从这里走过这一句式引出,具有整饬之美。后一组事例,则用“„„从这里„„”引出,既整齐,又与前面的一组句式不同,加上内容的区别,使文章 整饬中有 变化,不显 得板滞沉闷 ,而是富于 灵动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使用从课本中积累的材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第五册)、《饮酒》(第三册)信手拈来,巧妙运用,显示出积累运用语言材料的良好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