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08高考满分作文

       “    品江南    ” 

       “   品 江 南   ”  

        味道是  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  对逆境的憬悟;执著于泉水的恬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  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  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  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  气 弥 漫 着 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曼妙。皎洁的月光  倾 泻 而 下 ,     阿 炳     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  南深夜幽静的气息。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凑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  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  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  恋 着 这 毫 不     张 扬     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感  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  更为难忘。那是同泉水般质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泛舟水乡,  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热  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  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  淳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  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  战号吹响,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也曾气  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  苍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  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  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  对水乡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  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点评   

        没有诗,  不成江南;没有诗意的语言,不足以表达诗意的江南;而没有诗性的评点,则不足与言《品  江南》的韵味。   

        诗的心  灵画意淋漓。一把胡琴,一泓月光,一缕会意的微笑,可以编织出江南美丽的经纬,    丝 绸     一样的温婉质地。撑篙的身影,斜风夕阳,松语长歌,亦可以描  画一幅隽永写意的山水图轴,人生的况味于此作悠然的南山之见。而长鸣的金鼓,烽火的长  路,也被诗意轻轻地拥入心怀,熨烫成一壶江南雪夜里劝慰心灵的美酒。江南,从画意里走  出的江南,水比酒还醇,意比画更深。开落的莲花和季节一样的美丽,掉落在人生溪流里,  点画出生命江南一样的诗意闲适与追求。   

        文  采胜花,才情似水,才或可与江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写作的人如何能不时时翻检自己的  心 怀 , 去 与 美 丽 的 人 生 签 订 一 份 永 生 灵 性 的 同 行 之 约 ?       

       “   人 生 三 境    ” 

          “ 人生三境 ”  

        三个人  走 进 商 店 , 各 自 买 了     果 汁     ,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  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  来设想一下,假若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  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味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们在  世上走着,都要经历少年、中年及老年三个阶段,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从中年至老年的风  化 , 不 啻 是 身 体 的 成 长     衰 老      , 更 是 心 智 的 成 长 , 心 境 的 渐 变 。     

        少年时,  热爱那甜甜的滋味。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裴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还稚嫩,  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我们可以自  得地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  中,年轻气盛,尽管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少年是一个热爱  美好的境界,是以,许多在少年时已崭露头角。 “ 数学王子 ”   高 斯 年 轻 时 已 誉 满 世 界 ; 年 轻 的     丁 俊 晖     向世界冠军叫板;仍带着稚嫩的郎朗正优雅地为人们送来悦耳琴  音 „„ 少年时,不言愁,雄赳赳地向人生进军。中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  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  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的无奈亦已尽收心底,氤  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眼光看世界。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中年就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承接时期。携幼负老,中年又是个责任的时期。  惟咖啡,苦甜参半,才彰显中年之况味与魅力。   

        到了老  年,大约人生之百味已遍尝。互相帮助之甘甜,梦想之芬芳,责任给人的愁与乐,落井下石  之苦极,过河拆桥之辛辣 „„ 最后糅杂成了什么?却是一瓶矿泉水。正如白  色,其实是由七色汇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于饱经风霜之后,心底经过大风大浪归  于平静。世界的风浪,击不起心底一丝涟漪。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一双真正宠辱不惊的眼  看世界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也只有这般闲适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却浓郁的感觉。     

        人生必  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  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  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  之意义。   

             点评   

        将试题  材料中的三个人依次设定为少年、中年、老者,并进而叙述人生三个阶段所体验的不同   “ 滋味 ” 。这是作者整体把握材料进行构思立意的视角。     

        新材料  作文,虽然不强求文章开头引述材料,但本文开篇贴紧原材料,第一段从因果关系概叙材料,  第二段亮出自己的立意  (“ 设想 ”) 。这样,文路清晰,容易  为读者所接受。   

        内容上,  难得该考生正值青少年,却对中年、老者的 “ 滋味 ” 也有一  番心得; 自然, 这是作者 从观察 和阅读 中得来 。   (  俞发亮   )  

        中  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  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  的无奈亦已尽收心底,氤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    

       “   我 于 咖 啡 中 看 见    ” 

       “   我 于 咖 啡 中 看 见   ”  

        让我们  记 住 共 同 走 过 的 岁 月 , 记 住 爱 , 记 住 时 光 。  ———    题 记     

        独自坐  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  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  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  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  慢 慢 地 品 尝 中 , 我 们     学 习     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  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的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  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   

        务实的  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    颗 粒     般的经历,在涅 ? 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  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  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  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  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 铁 生      说 , 孩 子 , 这 是 你 的 罪 孽 , 亦 是 你 的 福 祉 。     

        哭泣与  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总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  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  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  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 ———    维吉妮亚 • 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  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  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  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间  房屋。   

        抑或,  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  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其实生活没有那  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  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  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  终无悔!   

        天空中  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  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仰头喝下最后一口  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  微 笑 着 说 , 让 我 们 记 住 共 同 走 过 的 岁 月 , 记 住 爱 , 记 住 时 光 。     

           点评   

        厚  重与崇高,相信是很多读者在读完此文之后的感受。《我于咖啡中看见》作者将   “ 咖啡 ” 作为一个角度的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背景,作者以  思想家的形象在咖啡的缕缕细烟中细品咖啡,放飞思绪,品读人生,感悟岁月。文章的   “ 我 ” 彰显突出,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复杂而丰富的  伍尔芙、史铁生,在解读中既扣咖啡又不是对咖啡的简单肢解,处处忠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正因如此文章中不乏闪烁思想光芒的句段,如 “„„ 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  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 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  知。 ”( 唐生灵 )  

       “   缤 纷 成 就 和 谐    ” 

       “   缤 纷 成 就 和 谐   ”  

        三人进  商 店 寻 解 渴 之 物 , 喜 甜 者 偏 爱     果 汁     ,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  但却因不同而和谐 ———  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  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  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  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 “  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  和 谐 的 是 本 质 , 缤 纷 成 就 的 是 多 彩 的 丰 富 , 是 真 正 意 义 的 和 谐 。     

        轻叩红  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