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 大 启 示 ( 上 )
一.放大经典故事中的细节,令阅卷者拍案叫绝。阅卷者在评阅过程 中会不断放大优点,对诸如重要的审题偏题呀、材料失实呀等问题只能视而不见。
[ 高考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 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 “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 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 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 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 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 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 注意 ] (1) 立意 自定。 (2) 文体自选。 (3) 题目自拟。 (4) 不少于 800 字。
—— 2001 年全国高考作文 试题
[ 满 分 作 文 ]
赤 兔 之 死
江 苏 考 生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 221 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 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 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 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 言 也 善 。 ’ 今 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 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 众 皆 言 , ‘ 人 中 吕 布 , 马 中 赤 兔 。 ’ 想 来 当 不 负 君 之志 也 。 ”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 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 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 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 ‘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 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 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 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 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 “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 孙 权 传 旨 , 将 关 羽 父 子 并 赤 兔 马 厚 葬 。
简评 :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 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 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 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 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 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 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 60 分。 ( 赵家书 )
[ 批 评 意 见 ]
初一学生发现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有错误
中新网哈尔滨 7 月 24 日 消息:据东北网 ( 记者岳同明 ) 报道, 24 日,哈尔滨市风华中 学初一•四班、 12 岁的学生张高向本网记者指出,近日在各家网络媒体 上广泛传播的高考古白话满分作文中有一处明显错误,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内容不符。
张高指出,根据《三国演义》第 16 回 ( 岳 麓书社 1987 年版第 86--87 页、第 90 页 ) ,应为“吕布结袁术而斩其婚使”,而非满分作文中的“吕布结袁绍而斩其 婚使”,按作文评判标准,应扣掉 0.5 分或 1 分。
据张高母亲介绍,张高 3 岁就可以阅读报纸上的一些文章, 6 岁时读王朔小说, 8 岁时读《三国演义》,至今已读过十多遍 《三国演义》,是个《三国》迷,因此在第一次阅读满分作文时就发现了错误所在。
忠诚等于诚信?——《赤兔之死》跑题 了
当下对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赞誉, 犹如涨潮之水方兴未艾,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出作文有“缺点”,甚至是“致命”的“缺点”。
我认为考生没有准确地把握词意。把“忠诚”当成了“诚信”。
赤兔马忠于主人,所以主人死,它也就痛不欲生。这个在中国老百姓心里 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好马“赤兔”,和主人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对主人无限“忠诚”的 关系,“忠诚”到追随赴死。
然而“诚信”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细一点说,两个字的重点是“信”, “诚”在这里起修饰作用,“诚信”也就是“特别讲信用”。也可以引申为信守承诺、不骗 人等等。但如果用《赤兔之死》来演绎说明什么叫“诚信”的话,那就等于说“赤兔是在用 自己的死完成它生前曾经对主人的某种承诺一样”,岂不荒唐?“忠诚”如果需要“承诺” 的话,这样的“忠诚”岂不大打折扣?所以说,用《赤兔之死》来讲解“诚信”无异“歪曲” 了 “ 赤 兔 之 死 ” 。 这 样 的 毛 病 还 不 是 “ 致 命 ” 的 吗 ?
恐怕没有人怀疑赤兔的忠诚。关键就是怎样理解“诚信”,一定有人反对 我的理解,说“诚”不是修饰意义,而是“忠诚老实”的意思,“诚”和“信”是联合体, 说 两 个 字 是 两个 意 义 的联 合 ; 也可 以 理 解为 “ 忠 诚” 的 意 思。
然而现代汉语就是这样,双字一旦成了一个词,就只能有一个意思了,它 可能有许多意义上的“兄弟”,但它毕竟不能代替任何一个“兄弟”。时代发展需要更准确 的交流,时代的发展需要准确的词义。而当下许多人在理解上的失误,就是因为“诚信”和 “忠诚”是近义词,以为“诚信”里有“忠诚”的意思,“忠诚”里有“诚信”的意思,就 忽略了两个词的相异之处,就忽略了词义的轻重不同、应用场合的不同,因而就拿两个词彼 此互相代替起来。
其实,对近义词的区分,是初中语文课的必学内容。遗憾的是,考生蒋昕 捷那么好的文笔,那么丰富的知识,那么具有独创性,却没有真正理解好一个关键的词。说 句行话,这就是“跑题”!
我的看法是,蒋昕捷可以得高分,但什么时候的作文都不应当轻易给满分; 《赤兔之死》可以公开让大家欣赏,以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子去积累去创造,但必须指出该 作文的缺点,以避免误导写作。(北京青年报)
赤兔之死语言蹩脚 古汉语博导质疑作文 评卷
据报道,今年高考作文考试中,南京 13 中理科生蒋昕捷以《赤兔之死》为题,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 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让 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给出了满分。
“《赤兔之死》的语言实质上只是蹩脚 地仿照了《三国演义》的语言,却被高考阅卷人给予那么高的评价并判给满分。我不知道究 竟要通过这篇满分作文提倡什么?”昨天,北师大中文系古汉语专业博士生导师王宁教授对 记者说。
据报道,今年高考作文是根据提供的一 段故事,让考生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诚信”作出评价,文体不限。南京 13 中理科生蒋昕捷的作文题目是《赤兔之死》,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 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给出了满分;南京大学表示,愿意破 格录取这名学生。
这篇满分作文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以褒扬为主。但此前,北京部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对中学生用文言文写作表明的态度是“不 提倡”。北师大王教授的观点更是鲜明:《三国演义》的语言实质上是浅显的文言,不是古白 话。“古白话”指的是“三言二拍”之类的书籍,高考判卷是具有导向性的,如果明年高考 有学生效仿用古白话文写作文,那该用什么标准来判分? ( 廖厚才)
二.绝对的句式,绝对的煽情,绝对的成功。阅卷者在巨大的优美的 语词氛围中,充分感受意境与情感方面带给的冲击力,欲罢不能,因此这就自然稀释了诸如 段 落 套 构 、 别 字 屡 显 等 凝 重 的 问 题 。
[ 高 考 试 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 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 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 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 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 2005 年全国卷三(四 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区)高考作文试题
[ 满 分 作 文 ]
永远的苏武
四 川 考 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 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 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 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架)起横亘天山, 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 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 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烈(冽),他与冷月做(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 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笳)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 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 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 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 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 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 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 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 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 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 归 宿 ; 忠 心 , 方 才 是 历 史 永 恒 , 铭 记 , 是 它 的 精 神 家 园 。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 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 远 的 苏 武 。
简 评 :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佳 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 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 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 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 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 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 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 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 但 使 人 豪 气 在 胸 , 而 且 满 口 留 香 。 ( 唐 仕 伦 郑 兴 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