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作文最新教育类素材:穷县办富教育

  今年9 月,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0 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宁陕县,率先在全  国贫困地区实行15 年免费教育。    据了解,宁陕全县7.4 万人,去年一年农民人  均纯收入3812 元,地方财政收入仅3075 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宁陕县仍拿出1200 多万元投  入教育,占地方财政收入的近四成,远高于 12.5%的全国平均水平。    从 2009  年开始,全县1500 多名高中生以及400 多名职高生已经每人享受免费教育,县财政为每名高  中生每年投入2000 元(职高生每年1500 元),每年这一块的财政总投入约400 万元。     目前的宁陕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是由上世纪90 年代的单身宿舍改建而成,十年未装修,风格简  朴。“在宁陕,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    事件评论     陕西省的国家级贫困县宁陕县今年秋季实现了十五年免费教育。这条消息一经披露,后立即  引发热议,人们热议的焦点不仅是对宁陕县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办教育表达赞赏  和钦佩,也感叹那些比宁陕县财政收入高得多得多的各地区政府反倒是把钱用在公款吃喝上、  大兴土木上、面子工程上。宁陕县这种财力并不算富裕、教育却办得红火的现象,温暖了今  年的秋冬季节。    一直以来,教育发展在全国各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  题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与当地对教育投入不足有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具有投  入大、见效周期长等特点,这就使得一些地方不管财政状况如何,都不愿把钱投入到教育当  中,而是投到见效更快、效益更明显的一些行业和产业当中,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发展。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这句话喊了几十年,却始终没有落到实处,甚至今天  中国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4%,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在此这个国家级贫困小县  的做法无疑给各地区政府带个好头,也成为中国教育真正以“教育为本”的先行者。(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