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作文的审题与选材讲解
[考点解说]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高考作文第一关,因为“符合题意”是高考作 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它需要正确地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中心、 字数等。要使所写的文章“符合题意”,就要对作文题面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等仔细 品读,细心揣摩,全面审核和理解其含义,正确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 要求确立中心意旨。
审题过后,就应该选材了。考生应从平时大量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筛选、 提取出相关材料,有层次地把它们绘成一个个画面,或组织成一段段精辟的议论,从而使“内 容充实”。
[策略解读]
一、考场作文的审题
1.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的文题通常是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文题往往显得有 虚有实,既确定又不完全确定。这就要考生吃透标题的含义,把握住标题中的关键词。所谓 关键词(又叫“题眼”)是指:文题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 语。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如《学海无边苦作舟》、《学海无边勤作舟》、 《学海无边乐作舟》等一组题目,这些题目很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细微的区别就在“苦”、 “勤”、“乐”这些“题眼”;抓住题眼,就可以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写出不同的文章。
2.供料作文的审题
①独立型材料的思考角度。此类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要求考生对 之进行深层思考。因其内涵深邃,考生往往难以把握。
文字型材料一般可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思考:一是问为什么;二是通过 材料的核心要素来回答为什么;三是看影射什么。
漫画型材料一般可按下面四步来进行思考:一是看画面内容;二是看画 中语言(画面语言、画题);三是找画面与画题相统一的内涵(因画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四是看与现实生活中哪方面有联系,找准分析角度。
②关系型材料的思考角度。此类材料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由几个 现象组合而成。其内在联系大致有三类。
一是横式联系。这类命题大多由两类性质相近或相反的材料组成,要求 审题者弄清两者的连结点,再根据这共同点去推导。
二是纵式联系。此类从字面往往难以把握其内涵,审题时必须进行纵深 思考,必须分清材料的主次轻重,不可平均用力,方可找到分析的切口。
三是循环联系。这在材料作文中恐怕是最难的一类,考生往往因搞不清 它们间的关系而乱谈一气。全国高考题《树木?森林?气候》便是如此。对具有循环关系的 材料,首先应搞清几者之间的循环关系和内在联系,找准最佳议论角度,通过辩证分析,才 能使议论富有说服力,避免片面性。
3.话题作文的审题
①明确文题构成。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或 注意)四部分构成。话题作文的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 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力,激起考生的写作兴趣,将考生的思维引 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好 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 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 能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求(或注意)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 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
②审读材料(包括提示语)。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 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 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 文章的观点。2001 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 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 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 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话题虽然只是“诚信” 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
③审读“话题”。“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 一定要看准,想清,这样才能使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准确,否则就有偏离的可能。1999 年的 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 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是一种假设, 就是规定了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 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而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考场作文中是绝对不允 许的。
④将“话题”与材料结合起来。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既要紧扣话题,又 要紧扣材料。只扣材料不管话题,就会信马由缰,写出的作文似是而非;只扣话题不扣材料, 就会把话题作文写成命题作文,写出的作文与要求若即若离。如这样一个话题作文题:生活 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 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 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请 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根据材料来看,本话题中的“自卑”应是“为弱点而苦 恼,又不肯毁于弱点”的意思。
二、考场作文的选材
考场作文的选料除要求能表现中心、真实、典型、丰富外,还应该注意 以下两个方面:
1.材料要新颖。新颖的材料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 生动有趣。所谓材料新颖,是指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 新观点、新认识等。首先,要求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要有一定的辨别能 力,要独具慧眼,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 择”的思维活动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抛弃“人云亦云”“千篇一 律”的构思,精心选择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描写令人回味的 故事,勤奋点击精彩多样的生活。其次,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众多的表现角 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给一些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赋予新的生命。第三,要做到材料新颖, 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要重视观看“焦 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 这些都不失为积累新颖材料的好途径。
考场上,材料要新颖,要避免选材“撞车”现象,方法很简单:当你拿 起作文题来,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那个材料,千万不能写!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那个材 料,最好不要写!正确的做法是:你花上3-5 分钟,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 下,自己要写的材料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 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2.材料要“收光聚焦”。这是指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凝炼 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 界,从而平添文章深遂的内涵,使阅卷人折服。1992 年高考中的记叙文,有一考生在具体描 写了“运动鞋”看过让人生气的足球赛后,回到他踢碎瓶子的地方,耳闻目睹了“红雨 衣”“伞下一对”的牢骚话和行为后,亲自打扫完垃圾,他写道:“他胜利者般地开怀大笑 了,充满自豪地喊‘中国人’。接着,他朝着回家的路走去。他要回去看那场足球赛的录相, 琢磨琢磨中国到底输在哪儿。现在他明白,足球腾飞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一样,要每个中国人 尽心尽力!”把一件平凡的材料引向了足球的腾飞,环境的改变,中国人的素质,概括出了 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同年的议论文中有一篇《劝君莫作“批评家”》的文章,考生在抨击 了“高跟鞋”以及社会上空头批评家的态度作法后,写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劝君莫 做‘批评家’,要脚踏实地去干,以实际行动去改造世界。”这样概括可谓一语中的,使阅 卷者佩服你的非凡见识。
材料的“收光聚焦”,还要求材料具有较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趣味,能给 人美的享受。有的命题中暗含了这一方面的要求,我们当然要坚定不移地遵循。而作文命题 一般并不明确提出审美趣味方面的要求,但在选材时,也要有明确的审美指向,选用格调高 的材料表现主题,以落实《考试说明》中“思想健康”的要求。
[精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以《警告中国人》《周洪说话》等作品名噪一时的作家周洪,又以《我 平庸,我快乐》一书迅速走红。此书以一句“我平庸,我快乐”颠覆了传统的成功人生哲学, 引爆了人们关于价值观、幸福观的争议。对此,有人认为,“我平庸,我快乐”是人生苏醒 的信号,它提出了衡量“成功”的新标准——并非是是否优秀,而是是否快乐。有人认为, 平庸不可能带来快乐,因为它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对现实的逃避;而作者却认为,平庸不是 贬义词,它只是强调自身需求和选择自我生活及价值的判定。《我平庸,我快乐》的出版商罗 志梅甚至把这句话上升到“全民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认为“我平庸,我快乐”强调的正 是为人处世的平常心,呼唤的是健康人格、健全心态,是对“社会人”的情商的再教育。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 字;
⑤不得抄袭。
例文
宁愿不快乐
佚名
人类真是进步了,偌大的地球,要不了一分钟就能从一极驰到另一极。 只要有雅兴,找个美国人聊聊就像去敲邻人的门一样容易。每天一张报纸,一台电脑,一份 报告,一程短跑,一张光碟,一枕美梦,就是完整而有情趣的全部现代生活了。于是,有人 说:“我平庸,我快乐。”是啊,平平淡淡地处世,从从容容地待人,一边享受自我,一边 服务社会,多“健康”的心态啊!
沏一杯茶,懒懒地享受书斋之乐时,望着袅袅升起的雾气,突然入了神: 大概是上个世纪初吧,当京官们也懒懒地在藤椅上品茶吸烟时,在平庸中享受大清盛世时, 是谁将莫高窟的文物盗走?是谁把荼毒生灵的“福寿膏”偷渡?长椅上舒展的快乐背后,是 激烈的拼杀;痛心疾首的耻辱与悔恨,在啃食整个中华大地的骨肉,在狂饮百代中华儿女的 鲜血!我怔住了,被历史,被长椅上的平庸与快乐。
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思潮,把我推向了“时空隧道”,让 我在历史的关山中跋涉、搜索、思考。孔子不快乐,“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一个思索探寻着如何做人的圣人,用韦编三绝代替了肉味,用跋涉游说代替了 纵情山水;屈子不快乐,“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 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汨罗江中的一圈涟漪代替了宠幸;辛弃疾不快乐, 他在“闲愁最苦”的悲叹中“把栏杆拍遍”。他们都不快乐,但历史偏偏就定格了这些不快 乐的人。当时间洗去历史的铅华后,人们从这些铮铮铁骨、忧国忧民的不快乐的人身上,领 略到了一种大快乐,甚至是自豪与景仰。
六朝的轻歌曼舞没被人记住,记住的是杜牧悲愤的《泊秦淮》;盛唐的歌 功颂德没被人记住,记住的是杜甫的“三吏”“三别”。享受平庸的人或许在太平盛世可以 快乐一生,但不甘于平庸的人却能在不快乐的跋涉中为后人掘出不绝的甘泉。较之二者,我 宁愿不快乐,这也许很累,也许和不上当今流行音乐的旋律,也许会失去所谓的“平常心”, 但我依旧宁愿不快乐,并劝勉长椅茶香中的人和我一样呐喊,一样奔驰,一样不快乐!
点评:本文用正反两方面的翔实的论据有力地反驳了“我平庸,我快乐” 的观点,语言警策,振聋发聩。文章立意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话题。
[模拟演练]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贫与富、美与丑、卑鄙与高尚、聪慧与愚钝、苦难与幸福„„ 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没有差别,将会变成一潭死水。
也有人认为;富有、健美、高尚、聪慧、幸福„„这是人人所期盼与追 求的,只有消灭了差别,世界才能变得更加完美。
请以“差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 字。
提示:差别,是永远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差别。对于国家而言,承认差 别与差距,找到不足,迎头赶上去;对于个人而言,要注意向高尚者学习,缩短差距。有人 追求高尚,有的人追求金钱,这也是差别;有的花是玫瑰,有的花是牡丹,这也是差别。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 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 有意义的人生呢?
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 字;
⑤不得抄袭。
提示: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 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 来说,却肯定是偏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